點燃非遺滾燈之火,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滾燈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藝術,最早流傳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帶,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7月14日,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赴安徽省龍亢農場中心小學愛心夏令營團隊指導并參與制作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滾燈體驗活動。通過親手制作與表演滾燈,孩子們不僅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在心中種下了傳承與保護的種子。
滾燈,是以竹片編成的大型圓球體為主要道具,在這竹編的圓球體的中心懸掛有一個竹編小球,小球中心安放有燈燭,舞動起來,滾滾向前,燈光閃爍,形成一支滾動的燈,故被稱為“滾燈”。其藝術的獨特之處在于“滾”的特點,表演者或推或拉,使燈具在地面上滾動,形成一道道流光溢彩的軌跡。
活動開始,首先對老師和學生們進行了分組,再由教學老師分別給大家分發了竹圈、膠帶等材料和工具,并且告訴大家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
隨后,學生們做主要工作,老師在一旁做助手。跟著老師的步驟,大圈套大圈,使竹條呈現多個五角星的輪廓;接著將小圈放在圓球體里面,用紅繩系起來;再用火烤使單獨的一根竹條彎曲,將燈燭粘在上面;最后把紙裁成不同形狀,自己創作、繪圖,粘在外面一層。一個完整且富有意義的滾燈就完成了。
此次愛心夏令營非遺滾燈體驗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了非遺文化,更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我們期待在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來,共同守護我們的文化根脈。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