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育入檢,照亮幸福之路
(通訊員 李婉青)為進一步探尋《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后留守兒童權利保障情況,2024年7月18日,調研隊走進棲霞市人民檢察院進行了交流學習。
棲霞市人民檢察院是山東省家庭教育指導規范化試點單位,針對未成年人家庭教育開展了很多培訓和宣傳工作,比如,法治進校園,檢察開放日等,我們以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為切入點,一步一步延伸到家庭教育過程中留守兒童權利保障,力求通過對比更加詳細、全面、深入地了解留守兒童權利保障的情況。
團隊了解到部分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務工,爺爺奶奶對教育不加重視,致使其不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受教育權遭受到一定的損害。另外,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留守兒童身邊,導致其更容易被孤立,更容易遭遇校園霸凌,加上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注較少,留守兒童遇到問題無法解決,負面情緒不斷加大,日積月累,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也就是說,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權和生存權面臨著極大的考驗。
在與于檢察官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棲霞市人民檢察院針對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方面組織了很多活動。其與多部門展開了密切合作,與婦聯會簽協議,聘用學校老師作家庭教育輔導員;成立蒲公英家庭教育服務站,充分發揮青年志愿者、五老成員的作用;組織學生參觀家風管、心理讀書沙龍等。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檢察官工作繁多復雜,許多活動不能得到理想化的開展,成效并不顯著,家庭教育過程中留守兒童權利保障無法充分落實,許多美好愿景尚待進一步落地生根,留守兒童權利保障的征途依舊漫長且艱難。
走出棲霞市人民檢察院的大門,于檢察官說的話在我耳邊再次響起,幻想徐徐展開,在校園的某個角落,留守兒童成為了校園霸凌的受害者,那些無知的嘲笑與惡意的排擠,一次次割裂了他們幼小的心靈,讓受教育的過程充滿了恐懼與淚水。身為新時代法律學習者,我們應承擔起青年人的使命,不斷發現留守兒童權利保障的不足,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以己之力促進留守兒童權利保障制度的完善,讓留守兒童得到應有的支持與關注,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更加溫暖、關愛和健康的成長環境。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在成長中所接受的關愛和教育,不僅關乎個體命運的走向,更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在這個大家庭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不僅要面對生活的重壓,還要承受同齡人難以理解的孤獨與無助,他們的童年,似乎總是少了一份應有的歡笑與甜蜜,同時,他們也面臨著受教育權容易被侵犯、生存權難以保障等困難,其權利亟需保障。因此,團隊呼吁,無論是政府、學校、家庭還是社會各界,都應攜手并肩,保障留守兒童的權利,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成長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茁壯成長,共繪社會和諧與進步的美麗畫卷。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