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木雕之美 傳承非遺文化
本網訊(通訊員 方小夢)為深入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拾遺”志愿服務隊來到了咸寧市通山縣“成希工作室開展學習調研活動”,并與“通山木雕”第五代傳承人成希老師進行學習交流。
成希出生于通山縣九宮山鎮木匠世家,年幼時就喜歡各種家具上雕刻的圖案,15歲跟著父親開始學木雕,是“通山木雕”市級傳承人,2018年被湖北省總工會授予“荊楚工匠”稱號,隨后創立“成希創新工作室。”
當隊員們問及學習木雕的方法與技巧,成希說道:“在掌握了基本知識后,拿上刻刀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大量的實踐和反復練習。初學者可以從簡單的浮雕或小物件開始,逐漸提升難度。此外,選擇合適的木材也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木材有不同的硬度和紋理,這對雕刻效果有直接影響。學習木雕技藝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需要極強的耐心和毅力。雕刻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精心打磨,任何一點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整個作品的失敗。因此,學習者必須耐得住寂寞,保持冷靜和專注。”
木雕不僅僅是技術活,更是一種藝術創作。它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對細節的熱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在雕刻過程中,要不斷思考如何更好地表現主題和形態,同時還要掌握幾何、工筆畫等知識。“拾遺”隊員們在學習木雕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非遺文化的樂趣,也希望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發揚光大,為更多人所熟知!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