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生態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青年網濱州7月21日電(通訊員 關佳儀)十九大報告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富裕”的總體要求,為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鄉村生態振興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農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深刻革命,。針對目前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仍存在的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成為當務之急。鄉村生態振興既要為農民提供“安居、樂業、增收”的生活環境,又要為農民提供“天藍、地綠、水凈”的自然環境,從而實現鄉村“生產、生態、生活”的和諧發展;趯ι鷳B文明建設背景下推動鄉村生態振興路徑的研究,曲阜師范大學“生態裕農”實踐調研隊于2024年7月21日前往日照市東港區下元一村展開實地調研。
聆聽發展歷史 了解基本現狀
7月21日上午,實踐隊首先來到下元一村村民委員會,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村史館展廳。在講解員講解的過程中,實踐隊成員了解到下元一村在新任書記和村委會成員的帶領下,經過兩次嘗試全村聚力搬遷。他們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生態治理修復措施。為了修復被破壞的林場植被,村子實施“山體復綠”工程,全村人民合力上山栽樹,不顧風雨堅持幾十年,成功再造“綠水青山”。同時村民們修理道路,引水上山,節水灌溉,改善污水治理體系,他們說干就干,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治理提升了鄉村生態系統,建設了綠色美麗鄉村。成員們接著聯系到下元村的書記,對其進行了簡單的采訪調查。書記表示,親眼目睹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充實幸福是他很驕傲的事情。他們現在積極發展農業、林業、生態旅游業、漁業和鹽業等產業,打造了稻田文化產業基地、天臺山旅游度假區等著名景點,給正在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下元一村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凝聚眾智,集聚眾力,一代又一代下元人在努力下實現山“美”、林“美”、海“碧”、水“藍”、田“沃”、路“暢”的計劃,勾勒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
深入基層調研 貼近農民生活
隨后,實踐隊員們來到村莊里,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采訪農戶,進行實地調研。走在村莊里,穿梭于各種小路之間,成員們無不震驚于村子的綠化環境:銀杏一條街、芙蓉一條街、玉蘭花一條街,房屋掩映在花草樹木叢中。經過對村民們的簡單詢問隊員們得知大多數村民在生態農業的引入和可持續發展下,其收入在不斷增加。他們對現在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也十分滿意,都表示在這種生態環境中居住是非常幸福美好的。他們還指出村子里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垃圾分類處理和污水治理設施,鄉村生態保護和修復一直在穩步前進。村民們對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加強持肯定態度,支持政府繼續加大對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通過此次調研,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下元一村的發展和變化,感受到了鄉村生態振興也是村民們的共同愿望,他們希望能夠保護好家鄉的自然環境,讓村莊成為一個生態宜居的樂園。同時生態振興也為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綜合調研結果 著眼未來發展
經過這次實踐調研,實踐隊員了解到鄉村生態振興對民生福祉的改善、經濟發展的促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可以從不同方面入手探尋。首先從生態農業發展這一角度看,推動綠色農業發展,加強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新型農業模式的推廣,減少化肥農藥使用,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其次從鄉村生態觀光旅游角度看,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業,保護和開發鄉村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促進鄉村旅游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同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開展離不開全民共同參與共享。通過政府引導,當地相關部門應采取多種途徑定期面向農民開展生態科普與宣傳工作,加強村民對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知識水平。在未來,在大家的共同追夢下,鄉村腳下這一片神奇沃土終會成為一個活力天臺。 圖為實踐隊出發前的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崔夢琦 供圖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