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尋紅色足跡,賡續紅色血脈,2024年7月2日,常州工學院伴隨學社成員陪同時代上院小區的部分小學生成團——“郵傳心聲,筑夢同行”去參觀了常州市瞿秋白紀念館和張太雷紀念館。
實踐開始前,我們學社成員都已有各自的任務,每個成員分別分配倆個沒有家長陪同的小朋友,負責保證本次參加活動的小朋友的安全。我們包車共同前往時代上院接本次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小朋友上車之后,由我們認領自己需要負責的小朋友,安排做在我們各自的身邊,隨后共同前往紀念館。在車上我與我負責的小朋友交談甚歡,看得出來他對此次參加的活動興奮不已。
到達目的地,我牽著那個小朋友跟著我們的大部隊先是共同進入到了張太雷紀念館內。當天下起了小雨,小朋友還為我撐起了傘,真的很有禮貌,也很紳士。進去之后我們便被館內的陳列所吸引了。每一個小朋友的眼神都好似放著光,充滿著對未知的渴望。自我來到常州之后,最令我影響深刻的就是常州三杰,今天非常有幸來到了紀念館。進去之后看到的就是一座張太雷的雕像,抬頭一看就可以注意到館內上方掛著很多紅領帶,進過工作人員的講解,我知道了這些紅領帶一共1212條,代表著紀念張太雷先生,也象征著每一位廣州起義犧牲的英烈。展廳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張太雷同志從16歲到29歲這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看著館內的一切,仿佛一歷歷景象就在我眼前,一種無形的肅穆涌上我的心頭。

圖為觀看張太雷影片時所拍。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丹丹 供圖
在參觀的過程中,張太雷的生平事跡展覽通過歷史圖片,塑像,裸眼3D,時空相機,數字油畫等等多種藝術與科技表現形式再現張太雷同志的光輝一生。不時看到一對對小朋友正在認真聆聽講解,寸步不離跟著講解員,好似怕錯過什么精彩的事跡。他們就是一代代共產黨人“謀將來永遠幸福”的真實體現。參觀完后,我們便回到了一樓,為張太雷同志獻花。獻花的一刻我的心情十分復雜,但更多的是感概與欽佩。在這里,我們不僅學到了張太雷的革命精神,更感受到了一種時代的召喚。這種覺醒讓我們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夢想,更是要將這份紅色基因延續下去的責任。
緊接下來便是到了瞿秋白紀念館。參觀紀念館時,小朋友們聚精會神地聽著講解員講述瞿秋白先生的故事,眼睛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英雄的敬仰,我們的團隊成員也不例外,盡管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到這里了。這一幕深深觸動了我,也讓我明白了“三下鄉”活動的意義所在。我相信人們會被瞿秋白堅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動。在那個艱難困苦的時代,瞿秋白無畏犧牲,堅守馬克思主義的信念,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奮斗終身,這讓我深切體會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圖為參觀瞿秋白紀念館時所記錄。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丹丹 供圖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難能可貴,是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強大動力源泉。參觀就止步于此了,但革命精神不會,傳承下來的這份信念更不會就此停歇,未來還會有更大的挑戰等著我們。這次實踐之行讓我們每個人都深受啟發,我們將繼續帶著這份滿滿的收獲與感悟,踏上接下來的旅程,迎接更嶄新的未來。

圖為本次活動參與人員集體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丹丹 供圖
通訊員(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