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網鄭州8月8日電(通訊員 許佳旋 張鑫慧 連曉強)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青年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時代責任感。河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三名學子前往鄭州市內紅色革命根據地開展了為期七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儀式教育、學習體驗、調查研究等一系列活動,樹立青年愛黨報國信念,擔當時代使命責任。
重溫紅色足跡,共鑒鄭州黨史光輝歷程實踐隊員的第一站從參觀鄭州黨史館拉開帷幕。一踏入黨史館,一股莊重而肅穆的氛圍便撲面而來。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團隊成員們有序地穿梭于“人民的勝利”、“艱難的探索”、“輝煌的跨越”和“嶄新的時代”等主題展廳,這些展廳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鄭州從黑暗統治到全面解放、從社會主義建設到改革開放、繼而步入新時代走過的艱辛歷程,展現了鄭州從縣城發展成為特大城市的滄桑巨變和歷史成就。
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們聽得入神,隊員張鑫慧表示:“看完這些,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那些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深深打動。他們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除了觀看展覽外,團隊還組織了一系列交流討論活動。實踐隊員圍繞黨的歷史、黨的理論和黨的實踐等方面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通過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融,團隊成員們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
在參觀鄭州黨史館的活動的最后,實踐隊員們整齊列隊,站在鮮艷的黨旗下,舉起了右手,緊握成拳,進行了莊嚴的宣誓。這一過程不僅是對黨的忠誠和信仰的堅定表達,更是對個人責任和擔當的深刻認識。這次宣誓將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激勵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實現黨的目標和理想而努力奮斗。
圖為團隊成員在黨旗前宣誓。大學生網報網通訊員 許佳旋 攝
紀念歷史英烈,探尋二七大罷工的足跡與精神傳承實踐成員的第二站為鄭州二七塔。塔內共有十個層級,自底層至塔頂,層層遞進,每層均設有展廳,圍繞“二七”大罷工的歷史展開。踏入塔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序廳,它引領大家步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隨著腳步的深入,各個展廳依次展開,塔內陳列有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文物史料,包括全國僅存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史料展》和《二七烈士生平事跡陳列》等展出內容,生動再現了京漢鐵路工人運動的艱辛與輝煌。塔頂設有鐘樓,六面大鐘莊嚴而莊重整點報時,回蕩著《東方紅》的旋律,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同時,團隊成員向周邊游客做了有關“紅色文化傳承與革命精神弘揚”的采訪。有的游客講述了自己家族中與革命相關的故事,有的則分享了自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其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更是激動地說:“我年輕時也參加過革命工作,雖然比不上那些先烈們英勇犧牲,但我也為國家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你們年輕人這么關心歷史、傳承精神,我真的很欣慰。”

圖為團隊成員在二七紀念塔內交流學習。大學生網報網通訊員 許佳旋 攝
緬懷英烈精神,共鑄紅色記憶:鄭州烈士陵園之行第三站團隊成員前往了鄭州烈士陵園。在烈士陵園內,團隊成員們向英雄紀念碑敬獻鮮花,默哀致敬,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隨后,大家參觀了中原英烈紀念館,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面展現在人們眼前。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贊歌。他們中有英勇無畏的戰士,有智勇雙全的將領,有默默無聞的群眾……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革命歷史,成員們進行了實踐調研活動。團隊成員在這一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如在烈士墓區,團隊成員連曉強發現了一塊刻有“無名烈士”字樣的墓碑旁,擺放著一封泛黃的信件。經陵園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位犧牲在戰場上的無名英雄留下的“遺書”。信中,他表達了對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雖然未能留下姓名,但他的英勇事跡和犧牲精神將永遠被后人銘記。這封信件成為了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實踐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付出的巨大犧牲。
同時,成員們還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陵園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幫助。他們協助陵園工作人員整理了部分文物和文獻資料,并提出了一些關于陵園建設和管理的建議,如互動體驗區的增設、志愿服務體系的建立。這些舉措不僅體現了團隊成員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也贏得了陵園工作人員的高度評價。

圖為團隊成員在英雄紀念碑前默哀。大學生網報網通訊員 許佳旋 攝
至此,實踐成員們的紅色足跡探尋之旅畫上了句號。在那里,他們仿佛與革命先烈并肩,先烈們的故事激勵著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實踐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堅定了砥礪前行、勇于擔當的信念。最后,實踐成員們銘記了這紅色精神,他們將用這份獨特的色彩,繪就屬于青春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