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二十大指明在世界背景下,必須正視鄉村振興工作,積極改善提高我國鄉村發展的條件和發展能力,促進鄉村各類產業、人才培養、文化思想、生態文明建設及各類基層服務組織健全等全面振興,使廣大農民群眾共同享受現代化成果。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冀鄉筑夢小分隊”于7月15日赴邯鄲市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前往邯鄲博物館)
7月15日,實踐團來到了邯鄲博物館,走進博物館“華彩滿庭—冀南門簾畫展”展廳,現在老布手繪門簾這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視野,但這項傳統繪制工藝已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通過對展廳內視頻資料的學習,能夠了解到冀南門簾畫寄托著吉祥的寓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能激發人們對鄉村傳統文化的熱愛,為鄉村文化的傳承和振興創造有利條件。門簾畫凝聚著匠人們的智慧,保留著華夏古文明的文化符號,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人文歷史價值,它能夠吸引更多游客來到鄉村,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高鄉村經濟收益。
(觀看展廳中門簾畫視頻資料)
(聽工作人員講解文物歷史)
隨后實踐團成員在當地走訪了一些村民,針對當地特色企業和文化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并不是所有當地人都了解本地特色文化和產業,成員們便借此次走訪為大家講述一些當地的非遺文化。同時也向村民們了解了他們目前種植的作物品種、產量以及銷售現狀,探討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可能性,或與當地特色產業相結合,與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推動種植業向更高附加值方向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改善生活質量。在走訪時,實踐團成員還為村民們家的小朋友輔導功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將來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有可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為鄉村的發展貢獻力量。
(進行問卷調查)
(走訪村民)
(向村民介紹其他銷售渠道)
7月18日,實踐團前往肥鄉經濟開發區了解當地特產叢臺酒,邯鄲自古農耕發達,釀酒條件得天獨厚,有歷史證據表明在73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時期,邯鄲先民已經掌握了原始的釀酒技術。其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有助于打造獨特的鄉村文化品牌,推動市場營銷,提升鄉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提升經濟價值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踐團為現代釀酒技術的創新和改進提出建議,同時還向工作人員提議將酒文化與旅游相結合,這項非遺釀造工藝可以豐富當地旅游文化內涵,吸引更多游客,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繁榮發展,可以促進與餐飲、民宿等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而帶動當地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
(學習傳統釀酒工藝的發展歷史)
(觀察釀酒所需農作物)
最后實踐團前往邯鄲市廣府鎮學習當地特色文化—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和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故居均在此保留完好。通過在這里的學習可以清晰地看到太極拳在歷史長河中的演變和發展,能更全面的領略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太極拳文化的傳播能夠提升鄉村額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外部投資,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公共服務。實踐團成員還向工作人員提議在學校開設太極拳課程,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養;蚴桥囵B太極拳教練和相關從業者,這樣不能夠提供就業機會,還能促進人才回流,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觀楊露禪雕像)
(實踐團參觀楊露禪故居)
(實踐團參觀武禹襄故居)
實踐出真知,行動筑夢想。此次活動雖已落幕,但它在成員們的心中種下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實踐團將繼續關注鄉村的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期待下一次的相遇,能看到鄉村更加美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