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思余)在國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浪潮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 20 字方針,猶如明亮的燈塔,為廣袤鄉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讓我們走進重慶市江津區中山鎮白鶴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
產業振興富民生
白鶴村是重慶市市級脫貧村,白鶴村的人口有3376人,轄區內有6個村民小組,74名黨員。白鶴村的林地比較豐富,土地資源相對較少。面對這樣的現狀,駐村工作隊深入調研村里的資源和優勢,精心謀劃產業發展之路。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富裕的關鍵之舉。原本單一的金絲皇菊種植模式得以創新,調整為野菊花和金絲皇菊套種。這種巧妙的結合,不僅保留了金絲皇菊的觀賞價值,更充分發揮了野菊花的藥用價值,從而顯著提升了經濟效益,有望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 同時,考慮到村里在家多為弱勞動力的實際情況,工作隊選取了10家脫貧示范戶,發展高產蛋雞的庭院經濟。通過邊幫扶邊發展的方式,先樹立示范榜樣,再逐步推廣。此外,豐富的林地資源吸引了眾多企業前來洽談中藥材規;N植的合作,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鶴村的產業結構由此形成了“3+n”的獨特模式。“3”即菊花、雞蛋、中藥材;“n”則是充分發揮老百姓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主選擇發展項目,工作隊和村委全力做好服務與指導,期盼實現鄉村產業“遍地開花”的繁榮景象。
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譚明哲與實踐團成員搬運雞棚材料。學校供圖
人才培養;盍
人才培養,是鄉村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白鶴村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品牌就是農村教育——“護苗班”,今年已經開展第三期了,得到了社會大眾的一致認可和支持,切實為當地群眾解決了暑期孩子的看護和教育等一些難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譚明哲表示,當他去年6月份到白鶴村,作為一名駐村工作隊的成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熟悉村情、村民、村容。在工作隊集中走訪中,看到了一個讓人非常痛心的現象——很多兒童沉迷于手機,荒廢時間。
針對這一問題,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商討,策劃了“護苗班”活動,并于 7 月中旬迅速開展。所以這個活動最開始的目的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習成績提起來,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幫助我們的家長解決孩子的一些教育問題。

中山鎮白鶴村護苗班合照。學校供圖
專業賦能推發展
專業賦能,為鄉村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通過構建新媒體矩陣,不僅促進白鶴村當地農產品更便捷連接市場,拓寬銷售渠道,為村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路徑,還有利于將當地民俗文化、地貌景色呈現給受眾,增強村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吸引更多游客走進白鶴村,推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實踐團成員宋正毅進行新媒體運營授課。學校供圖
相信在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下,白鶴村的未來將更加美好,成為產業興旺、百姓幸福的美麗鄉村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