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號召,開啟鄉村振興之旅
廣東新華學院“古圍紅耕”突擊隊以“深挖紅色資源、賦能鄉村蝶變、打造特色IP”為核心,奔赴英德市橫石水鎮江古山村開展深度調研實踐。團隊成員通過入戶走訪當地居民、面對面訪談基層干部、實地深入古圍樓等方式,系統梳理江古山村紅色革命遺址、圍樓文化記憶以及客家民俗風情。
在為期八天的調研中,隊員們用腳步丈量古村肌理,用鏡頭記錄歷史印記,以青年視角挖掘紅色資源賦能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并著手策劃設計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形象,為江古山村活化紅色基因、傳播鄉土文化注入青春動能。
多元探索,挖掘鄉村振興價值
走出校園,深入鄉野,在此次活動中,突擊隊成員們探訪九龍樓、九牧樓、懷德樓、雙桂樓、思源亭、英東縣委舊址以及林氏宗祠等,感受紅色精神的厚重、古村落的滄桑、鄉野的新貌與自然的饋贈;采訪烈士后代、村委干部、村內老黨員、越戰老兵以及當地村民等,從與他們的交談中,深刻感受到江古山村近年來的變遷與振興實踐;挖掘紅色故事、古圍樓建筑技藝、紅色文旅等特色資源,弘揚地域文化價值。
座談扎根擔使命,圍樓共話振鄉村
青春聚力,是鄉村振興的活力源泉。為積極響應“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號召,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古圍紅耕”突擊隊以“調研+IP設計+圍樓宣傳”的創新模式深入江古山村,通過與橫石水鎮團委書記華彬森、江古山村村支書林志旺開展座談交流,同時也與社工組織及當地群眾密切聯系,系統梳理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客家圍樓文化傳承、生態資源開發等現狀,并就文化IP打造、宣傳視頻制作等事項進行深度探討,為激活鄉村內生發展動力提供青年智慧。
田間地頭齊勞作,助農收糧顯擔當
農作物是農民的生存根基與經濟命脈,承載著生活保障、收入來源與鄉村發展希望,關乎民生根本。此次下鄉,“古圍紅耕”突擊隊也深入江古山村田間地頭,開展系列志愿服務:與農戶搶收稻谷共御風雨,清理道路垃圾扮靚鄉村,協助采摘茄整理菜園,冒雨搶收花生守護豐收,更細心為老人捆扎柴火傳遞溫情。隊員們以汗水澆灌責任田,用行動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讓青春在泥土芬芳中綻放絢麗之花。
挖掘印跡,賡續革命精神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指示,賡續革命精神挖掘紅色印跡,“古圍紅耕”突擊隊走進江古山村思源亭和英東縣委舊址,通過瞻仰革命歷史紀念碑、聆聽13位烈士英勇事跡、清掃亭周環境衛生、開展靜默緬懷儀式等活動,系統梳理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深挖革命精神內涵,為激活鄉村紅色文旅產業注入青春動能。
深入調研,了解振興情況
深入調研,是鄉村振興的發展基石。為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投身“百千萬工程”建設熱潮,“古圍紅耕”突擊隊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走訪江古山村當地村民、村委干部、村內老黨員、越戰老兵農莊主理人、烈士后代以及當地政府等相關人員,進一步了解江古山村紅色文化傳承、古村落保護、生態文旅建設及鄉村振興整體推進情況。
青春淬煉,擔當振興使命
此次“三下鄉”實踐中,“古圍紅耕”突擊隊以青春之名赴鄉村振興之約,于思源亭瞻仰烈士碑、聆聽革命史、清掃遺址,以躬身守護傳承紅色基因;在江古山村田間搶收稻谷、清理垃圾、助農采摘,用汗水詮釋志愿精神;通過實地調研走訪、挖掘文化資源、策劃IP設計,為鄉村活化紅色記憶注入青春動能,八日淬煉讓青年學子從“旁觀者”成長為“參與者”,深刻領悟鄉村振興需以紅色為根、文化為魂、生態為基,未來將繼續以青春筆墨繪就“青年與鄉村共成長”的奮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