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轉化利用,助力農民增收,2025年7月4日至6日,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的“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青穗鳳梨先鋒團赴惠州市惠陽縣良井鎮樓角村開展為期三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青穗鳳梨先鋒團圍繞著鳳梨葉子和果皮的開發與利用,與良井鎮團委副書記李悅、樓角村黨支部書記王瑞練深入溝通交流,實地考察鳳梨種植基地,探索如何通過重拾鳳梨廢棄物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為當地鳳梨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
一、田間問診,地頭尋策
良井鎮樓角村是惠州市鳳梨種植的重要區域之一,這里種植著“金鉆鳳梨”“西瓜鳳梨”“芒果鳳梨”等23個品種,其中“西瓜鳳梨”占比最高,每到豐收的季節,沉甸甸的果實掛滿枝頭。但豐收背后藏著“甜蜜的煩惱”,伴隨著鳳梨的生產,鳳梨葉子和果皮也隨之產生,這些“寶貝”長期被當作垃圾處理。“這些不是廢料,是沒被開發的金礦!”先鋒團與良井鎮團委副書記李悅、王瑞練書記深入座談后,當即在田間架起“移動實驗室”:測量不同品種葉子的纖維韌性,記錄果皮的成分差異,把實驗室的“科研標尺”直接對準了泥土里的產業痛點。探索鳳梨全產業鏈開發,尤其是廢棄物的高值化利用,對保障農民收益具有重要意義。
二、地頭取樣,科研扎根
走進鳳梨園,隊員們化身“田野研究員”,頂著烈日收割不同品種的鳳梨葉,小心翼翼收集果皮樣本,帶著沾著泥土的“素材”回到臨時搭建的“田間實驗室”。原本只能在校園實驗室完成的步驟,如今在鄉村地頭有條不紊地進行。隊員們說,每片葉子的纖維韌性、每塊果皮的成分數據,都是破解廢棄物利用難題的“鑰匙”。研發輕便采摘機降低人工成本,設計纖維提取設備讓鳳梨葉變身紡織原料,解鎖其在食品保鮮、醫藥研發、美妝生產中的高價值。王瑞練看著忙碌的年輕人,滿眼期待:“這些技術要是能成,村民的錢袋子又能鼓一圈!
三、學用結合,助農興村
“以前在實驗室做實驗,現在在田里找課題,才懂‘科技助農’不是紙上談兵。”隊員們坦言,這次實踐讓他們明白:鄉村振興的賽場,大學生既能做“智囊團”,也能當“實踐者”。將課堂所學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為樓角村鳳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方向。王書記感慨道:“大學生帶來的新視角和技術支持,正是我們鄉村產業升級所需要的。”
團隊成員也表示,在此次實踐深刻體會到科技助農的重要性。鳳梨葉子和果皮的開發利用是一個充滿潛力的領域,希望通過實驗室研究,盡快找到可行的技術路徑,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四、青春作答,碩果可期
此次“三下鄉”實踐是青穗鳳梨先鋒團探索鳳梨全產業鏈開發的第一步。接下來,先鋒團將帶著田間數據深化研究,推動技術落地。未來,當鳳梨葉變成環保布料、果皮提煉出天然精華,這些曾被丟棄的“廢棄物”,終將成為良井鎮“生態+經濟”雙贏的路線——助力良井鎮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鄉村振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