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披星戴夢”實踐團連云港支隊響應“三下鄉”號召,在贛榆團區委的悉心指導下,將科普的星火帶到了贛榆區宋莊等多個社區。在為期數日的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面向200余名社區青少年,精心打造了融合知識性、趣味性與互動性的天文科普課堂,讓鄉村孩子們得以近距離觸摸星辰的奧秘,點燃探索宇宙的熱情。
生動科普,叩響宇宙之門: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便用精心制作的動畫短片,將孩子們引入神秘的月球世界。屏幕上,潮汐的漲落有了直觀的演示,月壤獨特的性質被娓娓道來。更讓孩子們屏息凝神的,是人類探索月球的壯闊征程——從阿姆斯特朗在靜海基地踏出的“人類一大步”,到中國“嫦娥”探測器在月背留下的歷史性足跡。這些生動的畫面和故事,瞬間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將他們的思緒引向那片遙遠而迷人的銀色疆域,點燃了心中對浩瀚宇宙的無限遐想。

動手實踐,親觸星辰之光:
理論講解之后,是令人期待的動手環節。實踐團在現場架設起專業的天文望遠鏡。成員們不僅細致拆解了望遠鏡的構造原理,更耐心講解操作要點和安全規范。隨后,孩子們在“一對一”的指導下,親手嘗試組裝部件、校準尋星鏡、調整目鏡焦距。當清晰的月球影像最終躍入眼簾——環形山的嶙峋、月海的暗影、甚至當天可見的木星及其衛星(如觀測條件允許)——孩子們忍不住發出陣陣驚呼:“哇,原來月亮上真的坑坑洼洼!”“木星旁邊的小星星(衛星)好清楚!”冰冷的儀器在這一刻被賦予了生命,成為孩子們親手打開宇宙奧秘的神奇鑰匙,那份親眼目睹星辰的震撼與喜悅,溢于言表。
趣味互動,玩轉科學奧秘:
為了讓深奧的天文知識更易理解,實踐團設計了豐富的互動環節。“天文明信片”上,孩子們盡情揮灑想象力,有的嚴謹描繪環形山分布,有的則畫上穿梭的宇宙飛船和外星基地,并寫下充滿童真的“宇宙疑問”。而創新的“宇宙膨脹實驗”更是將課堂變成了迷你實驗室。孩子們在氣球上標記象征“星系”的彩點,隨著氣球被吹脹,彩點之間的距離肉眼可見地拉大。“快看!‘星星’跑遠了!”孩子們興奮地喊著。這個簡單直觀的小實驗,將抽象的“哈勃定律”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核心概念——空間膨脹,生動地呈現在眼前,科學的種子在歡聲笑語中悄然萌發。

青年擔當,播種未來星火:
穿梭于贛榆區不同社區開展科普,實踐團成員們感觸良多。一位成員動情地分享:“我們深切感受到教育資源分布的差異。許多孩子是第一次親手觸摸望遠鏡,第一次系統了解星空奧秘。這讓我更深刻理解了習總書記‘扶貧必扶智’的深遠意義。”他們深知,每一次講解、每一次指導、每一次互動,都是在將科學教育的珍貴“火種”播撒到更遠的地方,努力為那些渴望探索宇宙的童心架起一座堅實的“仰望星空”的梯子。“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幫助他們看見更廣闊的世界,這正是我們響應‘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號召,用所學所長踐行青年擔當最生動的注腳。”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天文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科學夢想的啟蒙。“披星戴夢”實踐團以科普為橋,連接起鄉村少年與浩瀚星空。當童真的目光穿透鏡筒,投向深邃的宇宙,當好奇的種子在心田悄然生根,我們仿佛看到,未來探索星海的接力棒,正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悄然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