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至14日,為全面落實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河南科技大學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智慧農行者,科技耕未來”調研團隊前往洛陽市汝陽縣王坪鄉開展暑期“三下鄉”調研活動。此次調研旨在了解智能農機在汝陽地區的應用情況及推廣程度,分析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優勢和不足,對比人工和農機收割效益以及探討智能農機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調研團成員做好充足準備,通過針對汝陽縣農業機械化水平制定相應的訪談問卷,并挨家挨戶走訪農戶,采用“實地觀察+農戶訪談+聯系村委”的形式對當地村民使用農業機械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他們發現,汝陽地區智能農機的應用情況正在逐步增加,但推廣程度相對較低;農機的優勢在于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減少人力成本,而不足則是體現在相比于傳統農機在于初期的投資成本較高,小農戶資金壓力較大,維修成本較高等方面。

圖為調研團在實地觀察了解當地農業生產情況。通訊員苗宇航 供圖
此外,調研團還前往汝陽縣王坪鄉農機維修站咨詢當地農機在王坪鄉的使用與維修情況。經過深入交流后,成員們了解到了當地農機較少的原因為:一是王坪鄉因地勢以山地為主,幾乎所有農業生產全部使用人力,農機使用多以小型農機為主,全鄉300戶人,只有20家農戶家里置購有農機;二是維修站每天平均修理兩到三臺農機,問題多集中在農機的啟動問題與油路問題等。三是當地農戶對智能農機的投入和使用充滿著期望,但由于王平鄉多為山地,對于普及速度存在一定質疑性。

圖為調研團成員走訪汝陽縣王坪鄉農機維修站。通訊員苗宇航 供圖
面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智慧農行者”團隊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一是建議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智能農機購置補貼標準,降低農戶經濟負擔;二是加強與農機生產企業的合作,共同研發適應山區地形的智能農機產品,提高產品的適用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農民技能培訓體系,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普及智能農機知識,提升農戶的操作技能和維護能力。

圖為調研團與王坪鄉鄉委溝通。通訊員苗宇航 供圖
通過本次調研活動,團隊成員深入田間地頭,深刻感受到了農業機械智能化在農業生產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農業機械化生產不僅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還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為農業現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相信,在科技的持續賦能下,智能農機將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期待未來能夠投身到智能農機的研發和應用中來共同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進程為實現農業強國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