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走進紅色基地
發布時間:2024-07-31 閱讀:
為了探尋革命先輩的足跡,挖掘大量優秀紅色文化資源,2024年7月,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點亮八皖"團隊志愿者前往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進行調研。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長征。其中,千里躍進大別山是長征過程中的一次重要轉移,紅軍戰士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跨越崇山峻嶺,歷經千難萬險,最終成功實現了戰略轉移,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不僅保存了劉鄧大軍在臨泉縣休整時的故居,還展有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歷史文獻與實物。
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位于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韋寨鎮,于2013年6月由臨泉縣投資興建,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布展,于2015年8月30日正式建成開館。
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日上午8:00至11:30,下午2:30至6:00,并對公眾實行免費開放政策。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分為轉折前夜、千里躍進、揮師臨泉、精神永駐四個部分。走過蜿蜒曲折的展廳,觀看圖片、文獻、雕塑,從開始到結束的路程猶如穿越時空的隧道,見證著歷史的變遷。紀念館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獻、照片、實物和多媒體互動展示,全面系統地展現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歷史背景、過程和深遠影響。展覽的亮點之一是一幅長達數十米的巨幅畫卷,詳細描繪了紅軍長征路線圖,以及在大別山區的重要戰役和事件。畫卷旁,還有一系列雕塑作品,真實生動再現了紅軍戰士們作戰時的場景,展現出紅軍戰士的英勇形象。 除了各個展廳所展示的資料、物品、圖片外,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的大廳內還陳列了手雷、手槍和日本軍刀等作戰武器。在紀念館外,還展示了95型中式坦克和展現指揮作戰場景的大型雕塑。紀念館展廳的不遠處便是劉鄧大軍淮西指揮部舊址。舊址內部陳舊古樸,承載了歲月的家具展現著歷史的厚重感。
紀念館的建筑設計同樣引人注目,它的外觀融合了現代與傳統元素,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建筑的屋頂采用了傳統的青瓦,墻面則使用了現代化的玻璃材料,既展現了歷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氣息。
紀念館的建立和展覽的推出,不僅是對歷史的一次深刻回顧,也是對當代人的一種精神啟迪。它告訴我們,無論面對多么艱難的挑戰,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同時,這也是對年輕一代的一種教育,讓他們了解國家的歷史,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
隨著時間的推移,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將繼續承擔著教育和傳承的使命,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它不僅僅是一處旅游景點,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讓每一位到訪者都能從中獲得知識和力量。
作者:符琪琪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
- 傳遞紅色精神,散播紅色基因
- 在 2024 年 7 月 20 日,我懷著崇敬與肅穆的心情參觀了棗莊鐵道游擊隊紀念館。這座紀念館猶如一部生動的史書,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抗日
-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