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泰安8月14日電 在新時代飛速發展的時期,我國傳統文化以多種方式滲透到普通民眾生活中。提及服飾,我們不得不贊嘆美麗動人的傳統旗袍。這種服裝不僅保留了古典韻味,改良版本甚至追上了時代潮流,廣受好評。其中,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的"玉氏鴻葉旗袍"承載著古人對精雅工藝的執著追求,在新時代不斷創新發展,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回饋社會,肩負起應盡的責任。為此,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的"探非遺,拾古韻"實踐隊于8月13日前往泰安市新泰市,走訪"玉氏鴻葉旗袍工作室",以深入學習魯繡與旗袍制作工藝,進一步了解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之路。絲絲縷縷,穿越時空,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中國古典服飾旗袍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近年來隨著"漢服熱"的興起逐步融入時尚潮流。魯繡旗袍以其精細別致的刺繡工藝、濃郁的地域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頻頻在各類節慶活動和重要場合中引發關注。"手繪旗袍"和"私人定制"的個性化旗袍更是深受旗袍愛好者的喜愛。與一般旗袍不同,作為專注于旗袍制作三十余年的牛老師,憑借獨特的美學視角和扎實的專業技能,為這些個性化旗袍賦予了與眾不同的設計,令其在不同顧客身上更好地展現個人魅力。
實踐小組來到了牛老師的工作室。在此,牛老師正在為直播間的粉絲們展示各類旗袍。伴隨時代的發展,旗袍通過各大自媒體平臺的廣泛傳播,已經跨越時空界限,實現了更廣泛的傳播。無論是中高考期間媽媽們追求的"旗開得勝",還是婚禮宴席上的精致魯繡旗袍,其出彩的式樣總能令人眼前一亮。線上預訂和快遞發貨,也逐漸成為魯繡旗袍外銷的新型銷售方式。每逢中高考前和臘八節前后,店內工作人員經常加班到深夜趕制產品,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圖為工作人員為顧客介紹旗袍花式。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諾 供圖牛玉葉女士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旗袍設計師,她繼承了宋美齡夫人的衣缽,三十余年如一日專注于旗袍的設計與制作,從小商鋪發展成為專業的服裝設計企業。她研發的"手繪旗袍"和"私人定制"款式深受旗袍愛好者追捧,2016年被指定為世界旅游小姐泰安賽區的獨家贊助品牌,2022年又被國際旅游形象大使中國區總決賽選定為比賽專用服裝。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牛老師堅持不懈地鉆研技藝,將傳統魯繡風韻巧妙融入旗袍設計,決心將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一件優雅的旗袍需要諸多工序環節,各工作人員必須精心配合,在全體團隊的通力協作下,牛老師帶領團隊提前完成客戶定制的1000件胸針訂單,并獲得客戶高度肯定。
魯繡旗袍的發展,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截至2024年8月14日,相較先前,魯繡旗袍呈現出顯著的創新發展。在款式上,緊跟時尚潮流,旗袍多以典雅大方、簡潔明麗為主導。工藝技術不斷進步,魯繡技藝所需的工具亦更加符合人工繡花的需求。在牛老師的導覽下,實踐隊員步入旗袍展臺,領略不同時期旗袍所映射的時代背景。經歷歲月沉淀,玉氏鴻葉旗袍的魯繡絲線依舊清晰可辨,精致的旗袍與手藝人飛舞的針線,將美好的歷史記憶悄然保存。

圖為工作室宣傳活動展示。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諾 供圖
新時代"玉氏鴻葉旗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相關組織的支持。為了增加農村婦女的創業就業機會,回饋社會,牛玉葉女士于2010年與新汶街道聯合成立了婦女培訓基地,開展現代縫紉技術、魯繡制作等培訓項目,免費組織學習。十余年來,她義務培訓婦女逾15000人次,并協助安置了100余名貧困下崗職工和殘疾人就業。
2019年,牛玉葉發起成立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聯盟,致力于推廣傳承魯繡技藝。短短3個月,她就研發出多個系列的魯繡衍生品,結合當地風俗文化,創造出人物繡、荷包繡和新泰新八景繡等新品種,豐富了產品線。2020年疫情期間,通過直播帶貨方式,她成功出口了3000多個新加坡荷包繡品,實現了6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
作為一位魯繡事業的奉獻者,牛玉葉女士不僅致力于傳統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更是通過創新經營模式,帶動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為社會做出了卓越貢獻。她的事跡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巾幗建功"的精神風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蓬勃動力。(通訊員 徐磊)

圖為實踐隊合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崔貴珍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