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山區養老服務新樣本|麗水學院師生走進景寧“養老管家”
發布時間:2025-07-03 閱讀:
探尋山區養老服務新樣本|麗水學院師生走進景寧“養老管家”

溫暖服務·幸福零距離·

前言
在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背景下,景寧畬族自治縣積極創新養老服務模式,著力打造貼近居民、便捷高效的基層服務體系。其中,“養老管家”作為深入村居的一線服務者,承擔起陪伴照護、健康監測等多重職責,成為老人們日常生活中最親近、最信賴的守護人。為深入了解“養老管家”制度在山區落地的實際運行情況,麗水學院護理專業2024級學生組成“銀齡守衛者”暑期社會實踐團,于2025年6月17日赴景寧開展調研與走訪活動,實地觀察基層養老服務新圖景。
什么是養老管家——他們是離老人最近的人
在景寧畬族自治縣不老松養老活動中心,雷小忠副任熱情接待了實踐團隊,并詳細介紹了“養老管家”模式。正如雷主任所言:“他們是村里最熟悉老人‘家長里短’的人。”這一由151名村網格員、村干部和黨員志愿者組成的山區養老管家隊伍,已經成為破解山區養老困境的重要力量。
雷主任展示了養老管家使用的工作工具箱,內含血壓計、體溫計、指甲刀、理發器等工具,借助“1+7智慧服務”平臺,完成老年人健康數據的遠程實時上傳與家庭同步通知。養老管家們定期上門為失能老人提供服務,并代購藥品,物品等。以前,老人需要轉乘三次車才能到達鄉衛生院,而如今這些服務可以在村里直接提供,極大地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質量。



此外,不老松活動中心還配備了專門的車輛,常態化為留守、空巢老人提供助興、助購、助浴等流動服務。
實地走訪:山路彎彎,服務不斷

實踐團分為兩隊分別走訪敕木山、王金垟等偏遠山區,與養老管家一同開展入戶探訪服務。實踐過程中,同學們親手為老人測量血壓,幫忙搬運設備,感受到管家日復一日上山下村的艱辛,也體會到老人們對養老管家的深厚信任。此外,調研中也注意到智慧服務平臺“一碼一老人”系統的高效便捷,極大提升了山區養老服務的專業性與精準度。
配圖:
訪談實錄:一份工作的堅持與溫度

在活動的尾聲,團隊成員采訪了其中一位養老管家。她提到,自己從事養老服務已有數年,平日除負責健康管理外,還承擔鄰里走訪、物資代辦、精神慰藉等任務。
談及印象深刻的案例,她表示,雖然服務工作日常瑣碎,但正是這些小事構成了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感來源”。她認為,“養老管家”不僅是一個工作角色,更像是老人生活中的“遠親”,能在老齡社會中提供最切實的陪伴。
實踐感悟:走進山村,更走進老人心中

此次實踐讓團隊成員真切體會到“養老管家”模式在緩解山區養老難題中的創新探索與現實成效,也加深了對其可持續發展與推廣價值的理解。
實踐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制度層面的優化,更看到了服務落地中的現實挑戰:如服務半徑大、交通不便、專業人力短缺,以及個性化、精細化服務尚待加強。
這不僅是一場走進山村的調研,更是一場走近老人的心靈對話。我們感受到,“養老”不僅關乎政策安排,更關乎一群基層工作者長久的堅守與溫情的陪伴。這次實踐,是知識與現實的連接,更是責任感與職業使命感的點燃。
展望:讓每一位老人都被溫柔守護
在“縣域養老體系創新試點”推動下,景寧正在以“智慧+人文”“制度+溫情”的模式持續完善服務鏈條。“養老管家”作為這個體系的重要組成,正讓更多山區老人享受到專業、有尊嚴、有溫度的養老服務。
我們相信,有制度護航,有管家同行,銀齡不再孤單。未來,我們也期待將更多青年力量注入基層,為共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社會貢獻青春力量。
圖文來源:麗水學院“銀齡守衛者”實踐團
文案策劃:樓丹樂,陳舒慧編輯:樓艷,周英
特別鳴謝:景寧縣民政局、不老松養老活動中心
作者:樓丹樂,陳舒慧,樓艷,周英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