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紅色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以鑄魂育人賦能基層實踐,切實增強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與使命自覺,7月3日,長安大學研究生科學技術協會“青春筑夢·科技興農”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商南縣烈士陵園與湘河鎮蓮花臺村,在賡續紅色血脈中堅定理想信念,在服務鄉村振興中錘煉過硬本領。

實踐隊在商南縣烈士陵園合影

實踐隊在商南縣湘河鎮蓮花臺村合影
當日上午,實踐隊抵達商南縣烈士陵園。該陵園始建于1960年7月,沿山勢自南向北呈階梯式布局。隊員們沿青石臺階緩步而上,在刻有“商南英烈千古流芳”的烈士紀念墻前駐足瞻仰,深切感悟革命先烈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實踐隊在烈士紀念墻前駐足
陵園烈士墓區安葬著223名烈士,其中60名有名可考,163名無名烈士長眠于此。李春銀、萬文華等英烈忠骨安息,浩氣長存。在抗日烈士紀念碑前,實踐隊舉行默哀儀式,全體成員肅立鞠躬,向為民族獨立獻身的先烈致以崇高敬意。

實踐隊了解張弦烈士事跡
實踐隊在抗日烈士紀念碑前默哀
步入英烈紀念廳,三個歷史展區以銹跡斑斑的馬刀、泛黃家書、磨破草鞋等革命文物,全景再現商南紅色熱土上的先烈功績。隊員們表示,將以“強國有我”的實際行動傳承革命精神,讓信仰之光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實踐隊參觀英烈紀念廳
當日下午,實踐隊抵達商南縣湘河鎮蓮花臺村,與長安大學駐村第一書記付石深入交流。付石書記介紹,自高校定點幫扶以來,團隊通過組織、產業、智力、文化等多維幫扶舉措,助力蓮花臺村實現顯著發展。該村依托“生態、資源、文化”三大優勢,踐行“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理念,在長安大學支持下落地湘河精品西瓜示范園、自動化茶葉基地、桑葚基地等特色產業項目,逐步形成農業穩發展、農民穩增收的“雙穩”局面。

付石介紹長安大學幫扶工作情況

實踐隊參觀長安大學幫扶成效
在付石書記引領下,隊員們實地參觀丹江干流上的蓮花臺水電站。這座當地重要能源設施年均發電量1.1億度,承擔著保障區域供電、助推地方經濟的雙重使命。參觀中,付石書記介紹到電站建成緩解了陜南電力供需矛盾,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資源向產業轉化,賦能區域發展并改善老區民生。隊員們在參觀中深刻體會到科技在現代能源開發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堅定了服務基層、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

蓮花臺水電站

實踐隊參觀蓮花臺水電站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正是無數先輩的負重前行,才鑄就今日的盛世華途。青年學子應自覺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服務鄉村中錘煉本領、奉獻青春,用實際行動助力強國建設,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