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通過企業實地調研深化對空間布材料及充氣結構的認知,8月30日,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石帆逐浪力學實踐隊赴威海朝陽船艇開發有限公司開展專項技術調研,圍繞充氣式槳板及氣墊船制造工藝展開實踐學習。本次實踐以“空間布材料與充氣結構應用”為主題,由工程力學系教師徐國強指導,隊長紀禎和帶領常新杰、周禹希等4名隊員參與此次實踐。
活動伊始,企業技工師傅向隊員們系統介紹了充氣式槳板行業的先進制造技術。隊員們重點學習了RSS橫梁結構、四弦系統及張力線系統的工藝原理,通過技術圖紙與實物對比,直觀理解了不同結構設計對槳板穩定性的增強作用。在氣墊船制造車間,師傅帶領隊員們參觀了充氣結構的全流程工藝。從高強度織物裁剪、熱熔拼接至氣密性檢測,隊員們發現氣墊船與槳板在材料處理、粘合工藝等環節存在高度相似性。實踐隊隊員常新杰表示,“通過對比兩種產品的制造流程,我們更清晰地掌握了充氣結構‘輕量化與高強度平衡’的核心設計邏輯。”
針對當前槳板制造的技術瓶頸,企業技術人員與隊員們展開深度交流。隊員們結合力學專業背景,就國內槳板生產仍依賴人工刷膠拼接,熱熔自動化技術因工藝適配性差尚未普及,導致生產效率受限這一問題,隊員們提出,熱熔技術只適用于單層材料側邊結構,雙層材料側邊結構只能人工進行刷膠粘貼,相比之下,單層材料側邊結構的耐磨、使用壽命等均不如雙層側邊結構,對于追求高性能的廠商與用戶自然會選擇后者。隊長紀禎和表示,國內企業需在材料研發、自動化生產等領域加大投入,同時通過產品創新提升市場接受度。
此次實踐使隊員們將理論知識與產業實際緊密結合,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明確方向。石帆逐浪力學實踐隊將持續關注充氣式裝備領域的技術動態,助力國內相關產業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