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遇踐龍城,筑夢傅山”暑期社會實踐團在7月17日至26日,走進中華傅山園進行了一場意義深遠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以“弘揚志愿精神,領悟傅山之志”為宗旨,通過實地考察、文化研究、宣傳推廣等多元化活動,深入了解傅山園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此次實踐不僅讓團隊成員們深刻體會到志愿服務的重要性,而且在實踐中學習到了團隊協作、問題解決和創新思維等寶貴能力。
中醫,這個源遠流長的醫學體系,是中國先民智慧的結晶,它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歷經數千年的沉淀與演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綻放著它的光芒。傅山先生,作為中醫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醫學成就和對中醫的貢獻,至今仍被人們所傳頌。
傅山先生不僅在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更是被譽為“醫圣”。他不僅在理論上有所建樹,更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尤其是在男女分科的提倡和實踐中,他的貢獻尤為突出。他的著作《傅青主女科》更是成為了清代婦產科學的重要文獻,對后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月18日,中北大學的“遇踐龍城,筑夢傅山”暑期社會實踐團踏上了探索中醫奧秘的旅程。他們來到了傅山園的醫藥院,這里不僅是傅山先生醫學思想的傳承地,也是中醫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一進入醫藥院,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鐵質大葫蘆,它不僅是中醫治病救人的象征,更是中醫在民間深入人心的體現。

在醫藥院內,任老師為實踐團成員們詳細講解了中醫的養生之道,讓成員們認識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習慣,如飲食、作息等,都可能對健康產生重大影響。任老師還傳授了一套“養氣操”,通過簡單的動作和呼吸法,幫助成員們調理氣血,增強體質。經過幾次練習,成員們紛紛表示感到身心舒暢,精神煥發。

李院長則為實踐團成員們進行了一次中醫的傳統診斷——把脈。通過觸摸脈搏,李院長能夠洞察成員們的臟腑功能和氣血狀況,從而給出個性化的診斷和治療建議。這一過程讓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了中醫把脈的神奇和精準。

在與李院長的深度訪談中,成員們了解到了醫藥院的經營現狀和患者情況。醫藥院的患者群體廣泛,不僅有太原本地的居民,還有來自其他省份的求醫者。李院長指出,許多患者的問題都與睡眠不足有關,這導致了他們身體的基礎能量不足,自愈能力下降,從而引發了消化不良、月經不調、情緒不穩定等問題。對于醫藥院的未來發展,李院長有著明確的規劃。他認為,醫藥院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傳承傅山先生的醫藥體系之上,要深入挖掘和弘揚傅山精神,同時積極履行義診任務,培養新一代的傅山醫藥文化傳承人。

實踐團成員們在討論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以推動傅山醫藥館的發展。他們建議中華傅山園加強與中醫藥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更多研究項目,提升醫藥館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加強宣傳和推廣,提高醫藥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促進傅山先生醫學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們不僅親身體驗了中醫的魅力,更加深了對中醫文化和傅山先生醫學思想的理解。他們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中醫這一古老的醫學體系,必將在未來繼續發揮其獨特的價值和作用。

(通訊員 郭雅楠 魏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