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家嶺的來客
發布時間:2024-10-28 閱讀:
臘月廿四,我國南方剛進入小年。中午時分,偏僻的鐘家嶺村來了一輛外地牌號的普通轎車,車上下來三男一女,長者六十來歲,少者約三十歲,原來他們是一家人。
下車之后他們先是來到小學,當時學校已放假,校內空無一人,長者對著里面指指點點,好像在說著什么。隨后又來到鐘家祖祠轉了一圈,對著大門注視良久。這時村里的網格員見來了陌生人便上前盤問,來客的長者說,我曾是本村人,想回來見見鄉親見見鐘老師。還請你幫我通知一下村書記,我想見見他。隨即網格員就給書記打了電話,五分鐘后書記便來到了祠堂前,因為書記年輕,也不認識來者,相互招呼之后來客便說,我是鐘春臨的兒子,曾是這里的村民,你能叫幾位六十多歲以上的老人出來讓我見見嗎?這時網格員用對講機呼叫村委辦公室,用廣播通知全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出來認認這位客人。
村頭樓頂上的高音喇叭剛剛響過,祠堂前就陸續來了十幾位老人,客人見來了這么多人很是高興,就對著大家說;鄉親們大家好!我是鐘春臨的兒子,今天我帶著我的妻兒來給鄉親們拜個早年,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添福添壽,闔家幸福,萬事如意!幾十年來我有一個愿望一直纏繞于心頭,就是回鐘家嶺看看,感謝當年鄉親們對我家的照顧,特別是鐘老師一家。遺憾的是,由于工作原因導致我沒能如愿,沒能再見上鐘老師以及其他的大叔大媽,沒能很好地完成老父親的遺愿。
眾人一聽,不約而同地“噢!原來是大頭臨的兒子”。隨后客人問書記;村里現有六十周歲以上老人多少人?書記說八十多人,客人說;好,鄉親們,我現在委托我們的村干部(書記)給六十周歲以上的大叔大嬸大哥大嫂們每人發一個紅包一千元,小小心意請大家笑納,稍后請大家到村委會領取。接著他便讓他兒子從包里拿出十萬元的現金當著大家的面交給了村書記和網格員。
原來,鐘春臨一家并非生于本土,原住在縣城,祖輩經商,稍有積蓄,在城里置有房產,在土改時期劃階級時被劃成小商業地主。一九六九年,國家要讓這些人員到山區插隊落戶從事農業,鐘春臨一家被安排到離縣城四十多公里的鐘家嶺,一家人就此開始了陌生而艱苦的農民生活。
剛到鐘家嶺時是農歷的十一月,生產隊騰出一間雜物間給予安置,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沒有米面,沒有柴火,沒有農具,不懂耕作,生活極度困難。當時農村的生活都大體一樣,集體出工記工分,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生產隊長見此情景急在心里,很想幫助春臨一家走出困境過上好的生活。于是他便來到春臨家對他說;你是城里人,擅長做買賣,不太適合種地,我有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我想讓你去搞副業,也就是說你不用來參加農業勞動,你每個月只要給生產隊交二十元買工分,隊里算你全勤,給你記二百五十分工,你自由活動去做什么都行,你考慮一下。春臨沒有考慮,即刻就答應了,他在隊長的支持下便開始搞副業做買賣。
他先是從生產隊賒賬五十斤紅糖,挑到四十多公里遠的縣城去賣,剛進入市場放下,就讓市管給沒收了,理由是走私漏稅,幾天后又繼續再挑了一次還是被沒收了,錢沒賺到倒是賺了辛苦虧了大本,后來才改成挑柴草進城,從城里挑魚回鄉下賣。
春臨一家在困境中并未放棄,他憑借其靈活的頭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開始在城鄉之間倒賣一些生活必需品,盡管初期遭遇了不少困難和挫折,但他不斷吸取教訓,合法合規地開展小本生意,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逐漸適應著農村的生活。
與此同時,鐘家嶺的村民們也給予了他們極大的幫助和支持。尤其是當年的鐘老師,不僅教孩子們讀書識字,還常常接濟春臨一家,讓他們感受到人間溫情。村里的大叔大媽們也時常主動分享自家的糧食和農具,幫助他們度過最艱難的日子。
一九七○年的春節,對于鐘春臨來說刻骨銘心,這是他在鐘家嶺度過的第一個春節,也是唯一的春節。那時的中國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尤為艱苦。除夕之夜,當指針指向二十點這個寓意辭舊迎新的時刻,村里德高望重的鐘老師打著手電筒來到鐘春臨簡陋的住所拜年。
一到鐘家,鐘老師敏銳地注意到這戶人家與眾人的過年景象迥然不同:門框上空空如也,沒有貼上象征吉祥如意辭舊迎新的春聯,室內煤油燈火光暗淡,廚房里雖然爐灶正旺,燃燒著噼啪作響的柴火,但鍋中煮的卻是番薯;兩個孩子圍坐在爐邊,穿著破舊不堪的布鞋,身上的衣服也打滿補丁,顯然家中并無過節的喜慶氣氛和豐盛晚餐。
這一幕深深觸動了鐘老師的心弦,他立刻明白了鐘春臨家庭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沒有多言,他轉身離開,徑直回家,即刻揮毫潑墨,精心撰寫了一副對聯:“冬去貧窮不再,春臨幸福可期”。這兩句不僅蘊含了對過去艱難歲月告別的期盼,更是寄寓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隨后,鐘老師親自將這副飽含深情的對聯貼在了鐘春臨家的大門上,猶如一抹暖陽照亮了這個寒夜。此舉仿佛是無聲的號召,喚起了鄰里鄉親們的關愛之情。大家紛紛響應,不約而同地向鐘春臨家送來了年糕和新鮮青菜等食物,共同幫助他們度過這個本應團圓歡樂的節日。
這個“年”,鐘春臨家雖然物質貧乏,但精神上卻收獲了滿滿的溫暖和希望,生動詮釋了那個特殊年代里,人們之間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人間真情。
時過境遷,如今鐘春臨的兒子事業有成,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帶著妻兒回到這個曾給予他們溫暖和力量的地方。他以實際行動回饋鄉親們的恩情,不僅向全村六十周歲以上的老人派發紅包,更計劃投資改善家鄉的基礎設施,資助村里的教育事業,希望能帶動鐘家嶺的發展,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是一種感恩與反哺的情懷,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們對故鄉、對親情、對鄉親那份深深的情感紐帶始終未曾斷裂。鐘家嶺的來客,是這種情感傳承的具體體現,他的到來不僅帶來了物質上的饋贈,更為村民們帶來了一份濃烈的歸屬感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我眼中的春天
- 春天,是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季節。
- 10-28
- 鐘家嶺的來客
- 臘月廿四,我國南方剛進入小年。中午時分,偏僻的鐘家嶺村來了一輛外地牌號的普通轎車,車上下來三男一女,長者六十來歲,少者約三十歲
- 10-28
- 油菜花開了
- 油菜花開了,開得是那樣旺盛,那樣燦爛,黃澄澄,金閃閃一片,滿山漫坡,滿壟遍野都是開得密密麻麻非常旺盛的油菜花
- 10-28
- 承德逐綠而行
- 辦公室案頭放著一本裝幀精美的書籍《承德古樹名木》,閑暇時總是愛翻閱。
- 10-28
- 也傍桑陰學種瓜
- 又到春耕時節,人們摔掉了衣服,撲向田野;寂寞了一冬的山野田地漸漸熱鬧起來。
- 10-28
- 啊,我們的花芯!
- 一個美好的地方,給人的享受是多方面的。它不僅給你色彩、聲響的怡樂,情操、心情的陶冶,還能給你思想的啟迪,智慧的升華。
- 10-28
- 故鄉的紅松
- 紅松,以其蔥蘢濃郁、四季常青而著稱于世。
-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