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如何為鄉村孩子打開知識之窗、點亮逐夢之路?6月30日,河南城建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材化聚力映朝陽,資助筑夢繪新篇”三下鄉實踐團,走進鄉村小學,以“科普賦能 + 資助筑夢”的雙重行動,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成長課堂,用青春力量激活鄉村教育“一池春水”。
科普課堂:把專業知識變成童趣魔法
“大家看,這兩種液體混合,會發生什么神奇變化?”實踐團成員手持實驗器材,在講臺上開啟“科學魔法秀”。依托材料與化工專業特色,他們精選“會變色的液體”“冒泡的小秘密”等化學小實驗,將酸堿反應、氣體生成等晦澀原理,轉化為直觀有趣的互動體驗。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理解,成員們特意準備卡通道具、編創順口溜 。講解“溶解現象”時,用“小鹽粒跳進水,悄悄藏起來”的童趣描述,配合透明水杯演示,瞬間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課堂上,孩子們圍在實驗桌旁,眼睛瞪得滾圓,隨著實驗現象驚呼、歡笑,原本安靜的教室,變成充滿好奇與探索欲的科學樂園。
除了化學實驗,實踐團還拓展科學小知識模塊。用簡易模型講解“火箭升天的力量”,結合生活案例科普“為什么夏天會下雨”,把天文、氣象等知識融入趣味故事,讓孩子們在“聽故事”中跨學科學習,逐步搭建起對科學世界的認知框架。
資助宣講:傳遞求學路上的溫暖希望
在點亮科學夢想的同時,實踐團不忘傳遞“教育公平”的溫暖火種。成員們結合鄉村孩子實際需求,開展資助政策宣講,從助學貸款的申請流程,到助學金的覆蓋范圍,用接地氣的方言、真實的勵志案例,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勾勒“求學無憂”的成長路徑。
“哥哥姐姐說,好好讀書,國家會幫我們圓大學夢!”聽完宣講,三年級學生小雨(化名)眼中閃著光。實踐團特意準備“資助政策明白卡”,把關鍵信息簡化成漫畫流程圖,方便孩子們帶回家與家長分享。同時,設置“夢想樹洞”環節,鼓勵孩子寫下求學困惑與心愿,后續將一對一跟進解答,持續為他們掃清成長障礙。
雙向奔赴:讓知識與希望雙向生長
課堂上,孩子們清澈的眼神里滿是好奇與專注,搶著舉手回答“為什么醋和小蘇打會冒泡”,追著成員問“大學的實驗室是不是更有趣” 。歡聲笑語中,知識的種子悄然播撒,資助政策的溫暖緩緩流淌,更讓實踐團成員收獲滿滿感動。
“原本擔心專業知識太枯燥,沒想到孩子們這么感興趣!”實踐團成員小李感慨。這場活動,不僅為鄉村教育注入青春活力,更實現了“雙向賦能”—— 孩子們收獲知識與希望,實踐團也在與鄉村孩子的互動中,讀懂教育的溫度與責任。
教育振興的路上,每一次知識傳遞、每一份政策宣講,都是點亮希望的星火。河南城建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三下鄉實踐團以專業為筆、愛心為墨,在鄉村小學的課堂上書寫“科普 + 資助”的育人篇章,讓知識的光芒與夢想的力量,照亮孩子們的成長之路,也為鄉村教育振興探索著“青春助力”的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