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雖蕾”山歌的真實傳承狀況與發展需求,2025年7月14日,廣西師范大學“雖蕾”山歌數字傳承者實踐團再次來到上思縣“雖蕾”傳習基地,對代表性傳承人岳建肖進行了深度訪談。此次訪談重點圍繞“雖蕾”山歌當前的傳承現狀、傳播方式以及未來發展前景展開。
訪談中,岳建肖向實踐團詳細介紹了“雖蕾”山歌在當下的生命力。他提到,目前仍有像“李姑姑”這樣活躍在基層的民間歌手,他們不僅在傳統場合演唱,還積極利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山歌作品,嘗試用新的方式吸引觀眾。“這些歌手在網上發歌,讓外面的人也能聽到我們上思的山歌。”岳建肖介紹道。
圖為傳承人岳建肖在向團隊成員介紹“雖蕾”傳播現狀 韋佳彤供圖
岳建肖重點介紹了當地維持山歌活力的重要活動。每年農歷“三月三”壯族傳統節日,當地都會舉辦大型山歌活動,作為傳承人,他和其他歌手都會積極參與表演。此外,他特別強調,歌圩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山歌交流形式在當地依然得以保留,是民間歌手和愛好者們自由對歌、切磋技藝的重要場所。這些定期舉辦的活動和延續的傳統習俗,為“雖蕾”山歌在當代社會的延續和發展注入了持續的動力。
圖為團隊成員在采訪傳承人岳建肖 劉兆祥供圖。
團隊成員認真聆聽并記錄了岳建肖的介紹,就傳承人隊伍的構成、年輕一代學習山歌的情況、以及山歌在當下社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詢問。團隊成員岳彥杉在訪談后表示,傳承人岳建肖的講述非常具體和實在,讓他們對“雖蕾”山歌在基層的真實生存狀態有了更清晰、更接地氣的認識。
圖為團隊和傳承人的合影 黃儷媛供圖。
深入了解“雖蕾”山歌的傳承現狀,是本次在傳習基地訪談傳承人岳建肖的核心目標與收獲。岳建肖所介紹的民間歌手的活躍狀態、社交媒體平臺的運用、以及“三月三”、歌圩等重要活動的持續開展,都清晰地展現了這項非遺在當代的生命力。同時,了解到的現狀和挑戰也為團隊后續工作,特別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前期構建的“雖蕾”多模態數據庫進行精準傳播、輔助傳承以及開展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現實依據和方向指引。這些來自傳承一線的真實聲音,將助力團隊更好地服務于“雖蕾”山歌的保護與活態傳承。
(文/黃儷媛 黃秋域 岳彥杉 韋佳彤 劉思思 賴洪霄 吳凱儒 何姝睿 劉兆祥 李炅,圖/黃儷媛 韋佳彤 岳彥杉 劉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