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20日,山西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黨支部第九期紅色記憶尋訪實踐隊來到臨汾市霍州市辛置鎮前河底村,尋訪參加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劉榮生。這位84歲的老兵正頂著烈日在地里勞作,盡管年歲已高、行動不便,他仍堅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革命傳統。
實踐隊員們了解到,劉榮生爺爺的參軍之路深受家庭影響。他的父親是抗戰時期的地下黨員,從小耳濡目染父親"為黨為民"的言傳身教,1961年,20歲的劉榮生毅然參軍報國。"父親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好男兒要保家衛國。"劉爺爺回憶道。次年,他就隨部隊奔赴中印邊境前線。
作為重炮連的戰士,他和戰友們用血肉之軀捍衛國土。"我們吃雪水、啃干糧,但沒人叫苦。"老人撫摸著重聽的耳朵說,“這是炮火留下的'軍功章'”。
如今,劉爺爺仍保持著軍人本色。每天清晨,他都要拄著拐杖到地里勞作。"黨和國家給了我們這么好的生活,但我不能光等著吃現成飯。"老人樸實的話語讓隊員們肅然起敬。實踐隊員感慨道:"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的生動體現。"
實踐隊員們注意到,在劉爺爺簡樸的家中,最醒目的是掛在墻上泛黃的軍裝照。老人特意取出珍藏的立功證書,上面記載著他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強軍人榮譽體系建設",這些珍貴的紅色記憶正是最好的詮釋。
臨別時,劉爺爺囑托隊員們:"要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實踐隊表示,將把劉爺爺的故事轉化為生動的紅色教材,讓更多青年學習這種"退役不褪色"的革命精神,在新時代征程上接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