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地感悟制茶技藝的獨特魅力,7月25日下午,福建農林大學青馬工程三下鄉實踐隊奔赴武夷山賦韻巖茶廠,開啟了一場沉浸式茶文化實踐之旅。
賦韻巖茶廠坐落于武夷山核心產茶區,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丹霞地貌與生態環境,傳承百年制茶工藝,是集茶葉種植、加工、品鑒于一體的綜合性茶企。實踐隊抵達時,廠區內空氣中彌漫著鮮葉與炭火交織的清香,讓同學們剛下車就感受到了濃郁的制茶氛圍。
在接待員的帶領下,實踐隊首先探秘了完整的武夷巖茶制作流水線。盡管茶廠已配備現代化加工設備,但對于部分高端茶品,匠人們仍堅持手工制作。一袋茶葉的誕生,需歷經鮮葉采摘后的攤晾、搖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多道核心工序的打磨。在搖青車間,接待員邊操作邊細致講解:“搖青是決定茶葉香氣的關鍵一步,要根據鮮葉的含水量、天氣變化隨時調整時間和轉速,差之毫厘便會影響最終風味。”在接待員的指導下,隊員們紛紛上前親身體驗,原本在師傅手中靈活翻滾的茶葉,此刻卻變得不聽使喚,有的葉片不慎滑落,有的邊緣被碰損。大家這才恍然大悟,看似簡單的搖青動作實則暗藏玄機。經過幾輪練習,當親手搖制的茶青散發出越來越清醇的香氣時,同學們臉上都漾起了成就感滿滿的笑容。

圖為學員體驗搖青工藝 洪智航攝
體驗完搖青工藝后,實踐隊來到了茶廠的品鑒室。接待員早已準備好多種武夷名品,為隊員們帶來了一場茶香盛宴。在古樸的茶桌前,茶藝師展示了專業的沖泡技藝,沸水注入蓋碗,茶葉在水中舒展翻滾,湯色由淺變深。“先聞蓋香,再觀湯色,最后品味回甘。”隨著接待員的指引,同學們端起茶杯細細品味:正山小種的醇厚甘甜中裹挾著松木香,大紅袍的巖骨花香在口腔中層層綻放,金駿眉的蜜香綿長持久,肉桂的辛辣感在舌尖跳躍后轉為甘甜,水仙的蘭花香清幽如空谷幽蘭,野茶則帶著山野的清苦與悠長回甘。每一款茶都如性格迥異的老友,在杯中訴說著武夷山的風土故事。

圖為學員在茶室品茶 洪杉泠攝
活動的最后一站是茶廠的生態茶園。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茶園,漫山遍野的茶樹整齊排列在丹霞巖壁間,翠綠的茶葉在陽光下閃著光澤。同學們戴上斗笠、挎上茶簍,跟著茶農走進茶園體驗采茶勞作。看似簡單的動作,做起來卻并不容易,烈日下彎著腰在茶樹間穿梭,不一會兒大家就汗流浹背,手指也被茶葉汁水染成了褐色。而好的茶葉需要一片片手工采摘,一個熟練茶農一天也只能采五斤左右鮮葉,而六斤鮮葉才能制成一斤干茶。實踐隊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親身體驗,深刻體會到了每一杯茶的來之不易,對勞動的價值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圖為學員在茶園體驗采茶流程 馬越攝
這場走進賦韻巖茶廠的實踐活動,學員們在親手操作中直觀觸摸到傳統制茶工藝的千年智慧,在田間勞作中真切體會到“一葉一芽皆辛苦”的勞動真諦,更在氤氳茶香中深度感悟到武夷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從車間里的工藝傳承到茶桌上的韻味品鑒,從茶園里的勞作體驗到文化中的精神浸潤,這場實踐讓學員們在沉浸式體驗中受教育、長才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青春心田中悄然扎根,成為一次滋養成長的生動實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