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7月16日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閩山閩水總關情,青春宣講踐初心”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福建省古田縣,深入調研當地銀耳產業。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長期關注的重要農業產業,古田銀耳的發展歷程不僅承載著地方特色經濟的轉型故事,更蘊含著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思想。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學習現代農業發展經驗,思考如何將東南沿海的成功模式借鑒到西北地區的發展實踐中。
圖為 實踐成員與晟農農業有限公司榮譽獎狀合影
古田縣素有“中國銀耳之鄉”的美譽,銀耳產業歷經數十年發展,已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實踐團成員走進晟農農業有限公司的銀耳種植基地,近距離觀察銀耳從菌種培育到采收加工的全過程。在恒溫恒濕的現代化栽培車間里,潔白的銀耳如花朵般綻放在菌棒上,工人們正細致地進行采收作業。“銀耳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溫度、濕度、光照都需要精準控制。”企業技術人員向實踐團介紹道。這種精細化管理模式,讓來自西北地區的學子們深刻感受到現代農業的科技含量。

圖為 實踐成員參觀銀耳生產車間 圖為 銀耳照片
“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高度重視特色農業發展,古田銀耳產業的轉型升級正是踐行了總書記提出的‘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的重要理念。”實踐團指導老師在參觀時指出。通過與企業負責人交流,同學們了解到,古田銀耳產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不僅實現了規模化生產,更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這種發展模式對西北地區特色農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銀耳的生長周期較短,但管理必須精細,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品質。”公司負責人吳澤松向實踐團介紹。在恒溫恒濕的栽培車間里,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潔白的銀耳如花朵般綻放。團隊成員仔細觀察銀耳的生長狀態,并就種植技術、市場銷售等問題與企業人員交流。
圖為 公司負責人向實踐團介紹銀耳生產流程
“以前只知道銀耳是滋補品,沒想到它的種植過程這么講究。”一位實踐團成員感嘆。通過實地走訪,同學們不僅對銀耳產業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對現代農業的科技含量有了新的理解。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學生特別關注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環保措施,如菌渣回收利用、水資源循環處理等,這些細節體現了綠色農業的發展理念。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團成員不僅加深了對現代農業的認識,更深刻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的實踐價值。來自甘肅的隊員感慨道:“古田銀耳產業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特色農業要發展,必須走科技化、品牌化的道路。這為我們西北地區發展特色農產品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接下來,實踐團還將繼續在福建多地開展調研,通過走訪紅色教育基地、特色產業基地等方式,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的重要理念,探尋東南沿海發展經驗對西北地區的啟示,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