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紅色文化、服務基層的重要指示精神,響應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號召,7月28日至8月1日,安徽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紅色石榴籽”實踐團隊赴安徽省廣德市桃州鎮祠山崗茶場社區,開展為期五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賡續紅色血脈、助力鄉村振興、傳播青年力量為目標,通過走訪慰問、緬懷英烈、產業調研和文藝匯演等形式,將青春熱情融入基層建設,用實際行動踐行青年擔當。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
7月28日,在“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紅色石榴籽”社會實踐團隊在祠山崗茶場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開展退役軍人走訪慰問活動。
“國家需要我們,我們就上。”陳老先生是一名曾參加抗美援越戰爭的退役老兵。老人指著桌邊整潔如新的軍帽,眼中閃耀著軍人榮光,緩緩訴說起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他小心翼翼地取出泛黃的相冊,展示一張年輕時身著軍裝、肩扛鋼槍的老照片,講述了從泥濘行軍路到訓練場揮汗如雨的點滴往事。
“沒有老一輩人的付出,就沒有當下的和平。”團隊成員夏文文聽后深受觸動,她表示:“正是有無數像陳老先生一樣不畏犧牲的前輩們,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國家的穩定發展。”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銘記歷史,傳承先輩“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之中,以實際行動肩負起建設祖國、推動社會進步的時代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重現戰火記憶,緬懷英雄歲月
29日下午,團隊來到廣德烈士陵園,開展莊嚴肅穆的祭掃儀式。在紀念碑前,團隊成員肅立默哀,以最真摯的心意緬懷為國捐軀的英烈。成員們參觀烈士英名墻,閱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在一次次凝視中沉淀信仰、堅定信念。站在烈士名單前,我們仿佛看見的只是一個個普通個體,但放眼這條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我們看到的是承載著無數前赴后繼、英勇犧牲的靈魂的延續,是一個民族可歌可泣的抗戰史。那是一個個真實的生命,是一場場生離死別的記憶,他們用鮮血與生命鑄就了我們今日的和平與安寧。
探尋產業轉型,共謀鄉村發展
7月31日,團隊前往祠山崗茶場公司名優茶加工廠開展實地調研,深入了解當地茶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轉型路徑。在調研過程中,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并向團隊成員全面介紹了茶場的發展歷程和運營現狀。從茶葉的種植管理、加工工藝,到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工作人員系統地講解了企業在實現茶產業現代化、規;l展中的探索與實踐。在交談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與實踐團隊在科技賦能、環境治理、農業創新等方面展開討論,雙方積極分享觀點與見解,強調青年群體在鄉村振興、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勵青年積極投身于農業科技創新的廣闊天地。


圖為團隊成員與加工廠工作人員的合照。江玉婧 供圖
軍民同唱贊歌,代際共譜華章
8月1日下午,“紅色石榴籽”實踐團隊應邀參加茶場社區舉辦的“八一建軍節”文藝演出活動。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以多種形式表達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崇高敬意與對祖國的深情祝福。
活動中,黃女士深情演繹黃梅戲經典曲目《女駙馬》,展現了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喻同學以飽含感情的演講,講述了軍人精神對青年一代的深遠影響,引發現場觀眾強烈共鳴。“紅色石榴籽”團隊也傾情獻唱《我和我的祖國》,表達對國家的感恩之情。演出還特別設置了小學生為退役老兵系上紅領巾的溫情環節,以最樸素的方式致敬曾經為國家安全奉獻青春的英雄們。

圖為文藝演出現場。江玉婧 供圖
“非常感謝社區的工作人員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還能站在舞臺上,和年輕人們一起表演、一起感受節日的氛圍。”劉奶奶笑著說道,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她一邊點頭致意,一邊與實踐團隊的成員親切握手。此次文藝演出不僅是一場感恩與敬意交織的文化盛宴,更是紅色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深入社區、潤澤人心的生動體現。它不僅增強了社區居民的文化歸屬感和榮譽感,也為青年群體與基層群眾之間架起了情感共鳴與文化傳承的橋梁。
此次“紅色石榴籽”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一次思想啟迪的過程。團隊成員在一次次交流、記錄、服務、共鳴中,不僅收獲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學習了如何服務基層,更是深化了對責任與擔當的理解和承諾。未來,實踐團隊將持續拓展紅色教育、科技創新和鄉村服務融合形式,了解基層、建設基層,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與力量。他們將在行走中感悟,在服務中成長,在擔當中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