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古村新韻 助力鄉村振興 ——“沂”心筑夢實踐團赴竹泉村開展文旅融合調研
2025年8月1日,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沂”心筑夢實踐團走進臨沂竹泉村,開展傳統村落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調研活動。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考察、文化體驗和產業分析,探尋古村落活化利用的創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智慧。
實踐團成員身著統一服裝,穿行于竹林掩映的明清古民居群。斑駁的石墻與潺潺的泉水相映成趣,成員們駐足記錄傳統建筑中榫卯結構的精妙設計,從"竹泉"碑刻的滄桑紋路中解讀村落六百年的歷史密碼。在非遺工坊內,團隊成員觀摩沂蒙虎頭鞋、柳編等傳統手工藝制作過程,通過鏡頭記錄匠人指尖流淌的文化記憶。實踐團成員在民宿館旁觀看迎親的民俗表演,表演者通過與游客活動的方式加深了游客對民俗文化的印象,有助于民俗文化的傳播。

圖1 實踐團成員向工作人員了解民俗文化步入鄉村振興展示館,數字沙盤動態呈現竹泉村“古村保護+生態旅游”的發展軌跡。成員們重點分析文旅融合案例,對比傳統農家樂與精品民宿的運營數據,在互動屏上標記出“竹編體驗”“泉水茶藝”等特色項目的客流熱力圖。一位成員輕觸電子地圖,將村內散落的古井、祠堂等資源點串聯成研學路線草圖。

圖2 實踐團成員了解竹泉村發展歷史與現狀
調研過程中,實踐團聚焦“傳統文化賦能產業升級”主題,梳理竹泉村從空心村到4A級景區的轉型經驗。團隊發現,以竹文化IP開發的文創產品年銷售額突破百萬,而夜間光影秀等項目則讓古村煥發年輕活力。這些案例為成員們正在撰寫的《傳統村落文旅融合建議報告》提供了鮮活素材。

圖3 實踐團成員在竹泉村合影團隊成員在竹泉村合影,身后竹海隨風搖曳,仿佛訴說著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此次調研讓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既要守護文化根脈,更需創新表達方式。實踐團將以竹泉村為樣本,持續探索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多元路徑,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青春方案。
(通訊員:崔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