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近日,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鄉約濱海”實踐隊在楊帆老師的帶領下,赴鹽城市濱海縣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聚焦黨群服務中心治理效能落實,通過實地參觀、交流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濱海縣糧東村與東進村的黨建發展成果,見證濱海縣在落實鄉村發展建設上的卓越成效。
黨群服務中心一頭連著黨心,一頭連著民心,是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實陣地、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濱海縣貫徹黨建方針,改善村容村貌,加強河道治理,積極打造“生態宜居”的濱海縣。
圖為隊員合影。 葉昌坤供圖
守護碧水清流,共建生態家園 三排河、陳通濟河是濱海縣糧東村的兩條重要生態河道,糧東村積極打造水美鄉村,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協商議事功能,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召集村民群眾共同研討生態河道建設事宜。在糧東村黨民協力下,兩條生態河道在疏通疏浚、河岸綜合治理、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等方面上成效顯著,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成功打造絕美綠色生態長廊,助力“綠色糧東”建設。

圖為糧東村生態河道景觀長廊。 葉昌坤供圖
普濟庵河是東進村的一條三級河道,全長500米。在過去,村民長期占用河道搭建建筑,導致普濟庵河河道嚴重污染,極大阻礙東進村產業發展,也影響村民的日常生活。為了建設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振興,東進村在黨群服務中心召開村民議事會,在村兩委干部的領導下,整合五老志愿者、村民代表等力量,積極展開協商交流,推行“東進村民有事好商量”協商制度,共同推進普濟庵河綠色生態建設。如今的普濟庵河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成為東進村鄉村建設的一大亮點。

圖為東進村普濟庵河。 葉昌坤供圖
通過濱海縣糧東村與東進村的河道治理工作,實踐隊成員充分感受到他們黨民一心、合力建設美麗家園的決心,也意識到了推進生態建設、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推進生態建設,不僅讓村落重煥新顏,推進綠色美麗鄉村建設,更使得村民生活更加便利,提高村民生活的滿意度與幸福感,增進了民生福祉。
凝聚黨心民意,搭建服務橋梁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濱海縣堅持走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建設人民滿意的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具備黨員教育、群眾服務、文化活動、社會治理等多種功能,融入基層治理與村民日常生活當中,充分滿足村民需求,真正“讀懂”民心民意。
實踐隊走進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參觀,這里有著黨員學習交流的平臺場所,有著供村民強健體魄、促進身心健康的健身室所,有著開展日常文化活動的廳室,亦有著幫助村民解決日常疑難、咨詢法規政策的事務平臺。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實行積分兌換制度,吸引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這個大家庭中,成功搭建起黨群之間的“血脈紐帶”,加深了黨民關系,充分落實了基層群眾治理工作。
濱海縣糧東村與東進村在河道治理與黨群服務中心上的生動實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提供典型案例。在未來,濱海縣將始終堅持貫徹“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傾聽人民呼聲,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通訊員 董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