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園追光:尋根棗園舊址、鑄魂紅色青春為加強愛黨愛國,黨史學習教育,追溯延安精神,傳承紅色根脈,7月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追溯紅色根脈·賡續精神薪火”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來到棗園革命舊址,在參觀窯洞、中共中央領導人舊居中感悟紅色文化,弘揚延安精神。

圖為實踐團在棗園革命舊址合影留念
“土黃洞暖樹威嚴,萬里兵戈手掌間。”七月的延安,驕陽似火,卻比不過實踐團成員們奔赴黨史學習之地的熱忱。剛踏入棗園,成員們目光便被靜靜佇立的蘇式小禮堂吸引。當地居民向我們介紹道,“這里曾召開過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更見證過改變歷史的抉擇。1945年,毛澤東就是在這,接到蔣介石邀請重慶談判的消息,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此召開......”當地居民的娓娓道來,使全場肅然起敬,成員們深切體會到毛主席當年決定赴渝談判的勇氣與擔當,他當時決定赴渝談判的堅定信念,透過歲月撲面而來。
圖為實踐團聽講解員講述舊址故事
走到居住區,“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中央五大書記的銅像昂首闊步,陽光灑在他們臉上,似能看見當年意氣風發的模樣。不遠處的窯洞,雖歷經整修,卻留存著偉人氣息。成員們一邊聽講解、一邊拿筆記錄,循著先輩足跡向窯洞走去。講解員動情地講述道:“毛澤東居住期間,在此寫下《論聯合政府》、《關于重慶談判》、《組織起來》等28篇指導中國革命的重要文章,以其高瞻遠矚的視野、實事求是的態度、人民至上的理念,成為中國共產黨在關鍵歷史時期的行動指南,激勵著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隨后,成員楊亦喬凝視著毛主席的小炕桌說:“看著這里,毛主席借著油燈一筆一畫勾勒國家未來的樣子已經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了,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圖為實踐團跟隨講解員步伐參觀舊址

圖為實踐團聆聽小小講解員講述毛主席故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成員們漫步棗園,從中央書記處禮堂,到領導人舊居,每一處都有講不完的故事。在小禮堂里,為和平建國據理力爭;在紡線聲中,踐行自力更生的發展準則。我們仿佛能看見,當年的共產黨人,在窯洞里徹夜研討,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離開棗園時,夕陽余暉灑在“幸福渠” ,金色的光讓實踐團成員們明白,“三下鄉” 帶來的黨史學習,是讓紅色基因,在年輕血液里扎根生長。未來,我們要帶著從棗園汲取的力量,把“為人民服務” 的誓言,化作前行的動力,讓革命先輩的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照亮我們奔赴家國使命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