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濱湖校區工科樓,B307教室的燈光始終明亮。鍵盤敲擊聲混雜著快速討論——這是淮師信息安全團隊攻堅第9道盲盒題目的第7小時。隊長緊盯積分榜上實時滾動的排名,身后電子屏顯示著今日挑戰進度:“逆向工程通關率78%,動態難度已升至Lv.4”。
2025年6月,淮北師范大學啟動為期16天的CTF暑期特訓營。一支由23、24級信安專業學生組成的12人團隊,以“學科競賽集中訓練”為核心,構建起涵蓋平臺搭建、題目設計、對抗演練的完整閉環。在闖關式任務與分組對抗的淬煉下,這場集訓正成為地方高校CTF人才培育的創新試驗田。
一、精密部署:16天五階段鍛造“攻防全鏈條”
“從0到1”的實戰化進階路徑
Day1 基建攻堅:平臺維護組48小時內完成GZCTF平臺部署,采用Docker容器化技術實現環境隔離;
Day2-4 題目工坊:設計組圍繞Misc隱寫術、Web漏洞鏈等方向,開發含動態flag機制的15道原創賽題;
Day5-6 武器庫武裝:主講師團隊演示BurpSuite聯動Wireshark的攻防工具組合,編寫《工具速查手冊》覆蓋30種滲透場景;
Day7-14 五大方向淬煉:按Reverse逆向分析、Pwn二進制漏洞等模塊展開高強度訓練,動態流形系統根據積分自動調整題目難度;
Day15-16 終極試煉:8小時模擬賽設置“專家診室”實時答疑,賽后直播拆解題解邏輯。
創新機制點燃訓練激情
闖關式任務:每日解鎖3道盲盒題目,通關可獲積分兌換工具包權限;
兩隊對抗:2支戰隊在“SQL注入接力賽”“緩沖區溢出奪旗戰”中爭奪實時排行榜首位;
安全沙盒:通過云服務器快照回滾、平臺行為審計三重防護,確保攻防訓練零風險。
二、技術破壁:三大創新引擎驅動能力躍升
1. 動態難度流形系統
學員每解2題觸發難度評估,系統基于解題速度/準確率自動調整后續題目等級;
當一位學員連續攻破3道Web題,下一題難度從基礎SSTI升級至Flask內存馬利用;
2. 盲盒挑戰機制
題目封裝為“密碼學黑箱”“逆向魔盒”等主題盲盒,開啟后才顯示具體方向;
學員劉某抽中“古典密碼”盲盒,實際需先破解豬圈密碼,再結合莫爾斯電碼還原flag;
3. 專家診室實時賦能
每日設置2小時“急診時段”,由主講師團隊坐診解決卡點問題;
在Reverse模塊訓練中,某隊伍受困于ELF文件加殼技術,專家現場演示UPX脫殼技巧,縮短攻關時間3小時。
三、硬核成果:從解題戰場到能力認證
實戰能力多維提升
在最終8小時模擬賽中,參賽隊伍平均解題量達往屆1.8倍;
Web方向突破率顯著提升:SQL注入繞過WAF技術掌握率達100%,反序列化漏洞利用時間縮短40%
四、生態賦能:地方高校的CTF育才啟示
“小團隊大能量”的組織創新
12人團隊實現全流程自治:
題目組:開發含源碼混淆的“套娃式”賽題(如將flag藏于分形圖迭代算法);
平臺組:構建Docker+云快照的防崩潰體系,全程零故障運行;
講師組:編寫《CTF攻防戰術手冊》,歸納7類漏洞利用范式。
輻射效應持續釋放
實訓期間吸引化學、數學等跨專業學員旁聽,非信安專業參與度提升35%;
原創賽題被納入安徽省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題庫;
動態難度模型獲中國科大網安實驗室技術合作邀約。
“當學員為破解一道盲盒題奮戰到凌晨,當積分榜排名因0.5分差距瞬間反轉——這種極致投入正是競技式學習的魔力所在。”隊長在總結會上如是說。在攻防對抗的沙場,規模從來不是決定戰斗力的唯一標尺。
如今,濱湖校區工科樓的燈光每晚依然亮起。新一批學員正通過他們搭建的GZCTF平臺挑戰首屆盲盒賽題,墻上的積分排行榜仍在實時跳動——這場始于12人的“通關革命”,正在成為淮北師范大學網絡安全人才培育的新火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