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齊曾說:“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通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這說明智慧與實踐永遠是分不開的,在實踐中可以檢驗真理,也能培養能力和彌補不足。7月16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鄉村振興,環境治理實踐活動團隊進入龍山陵園進行環境的治理和對保護環境的理念的宣傳。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有了一個驗證自我的機會,使每個成員無論在能力上還是心靈上都有了一次質的飛躍,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
生于民,以后亦將認認真真服務于民。通過與環衛工人的交流,同學們了解到環境治理仍是社會治理各項目中的重中之重。暑假期間,社會治理類實踐團隊成員親身參與了當地環境保護工作,積極配合當地環衛工人開展工作。詳細了解他們的工作時間、工作制度以及工作范圍的設置辦法。深入基層了解當地的環保情況,近年來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當地衛生情況得以極大改善,當地也正在推廣垃圾分類工作,環衛工人需要將不同品類的垃圾送到不同垃圾回收站進行處理,當地垃圾處理也已經系統化。綠化面積也在不斷增加,環衛工人需定期對綠化帶進行維護、修剪。同時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也較完備,公交站牌等設置也日趨正規化,其數量的增加讓當地老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
此次活動中我們經歷了快樂、辛酸、收獲、付出,但是我們都無怨無悔,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們很開心,很快樂,付出別人所不能付出的,也獲得了別人所得不到的。”常言道:鐵不煉不成鋼,玉不琢不成器。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去體驗生活,不去了解農村、了解社會,不與社會相融,便不是一個真正優秀的大學生和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我們團隊認識了農村和對如何保護好農村的環境。也了解了社會,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更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我們團隊將更加努力的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鍛煉自己戰勝困難的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后的工作做必要準備。
對于這次參與三下鄉志愿活動感悟是它不僅僅是普通的熱愛更多的是使命和擔當。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我正在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自我價值也很榮幸作為當代青年在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教育盡一份力。此次三下鄉之行還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更加堅定了接下來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