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起源于殷商和周朝時期,早期的中醫主要依靠觀察和實踐總結,形成了基本的病因病機理論,在戰國和秦漢時期,中醫理論逐漸系統化和書面化,醫學經典如《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相繼問世。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和實踐,中醫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臨床經驗。進入近現代,特別是20世紀以來,中醫在面對西方現代醫學的挑戰和影響下,經歷了現代化的探索和發展。當下,中醫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同時也面臨著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挑戰與機遇。



中醫注重疾病預防,強調治病于未然,根據個人體質通過改變飲食和居住習慣來預防疾病,并且,中醫用藥精準多樣,多用動、植、礦物作為藥物,取向天然,副作用較小。中醫在處理慢性病、疑難雜癥以及復雜疾病方面也有其獨特優勢,對于一些西醫難以有效治療或治療效果有限的慢性病,中醫能夠提供補養調理、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治療,對西醫治療進行補充和輔助。
盡管中醫有諸多優勢,但民間中醫診所仍面臨許多困境。中醫傳承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現代生活節奏加快,許多年輕醫師無法獲得足夠的傳承機會,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無法勝任疑難病癥,滿足患者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雖然中醫藥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沉淀,但在現代醫學體系主導的背景下,一些患者對民間中醫診所的治療效果持懷疑態度,部分中醫診所面臨著經營挑戰。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大部分民醫診所無法通過醫保結算,這大大限制了患者的選擇和診所的發展空間。
為了傳承與弘揚中醫文化,推動民間中醫的規范化發展,增進社會對民間中醫的認知與信任,南京審計大學潤園書院“潤園小組”社會實踐小隊實地走訪民醫診所45家以上,通過面對面訪問、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中醫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更深入地理解中醫的精髓和內涵,增強對中醫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同時,小隊還將從調研結果中探索中醫在社會中的新應用和發展方向,傳承和弘揚其中的中醫藥的精神和價值觀,推動中醫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小隊根據事先確定的路線和計劃,前往江蘇,貴州指定的民間中醫診所或家中進行走訪,預計走訪診所,努力搜尋各地區醫者的信息。在走訪過程中,尊重民醫的意愿,與他們進行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診所存在的困境、從醫經歷、治療方法、特色藥物等,并請其填寫調查問卷。
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優秀的中醫診所。如沁春堂中醫藥館,該診所以傳中醫文化系百姓健康,修仁德之心,解萬民之疾為目標,致力于共鑄中華醫藥正氣,共求人類健康文明之繁榮。醫館以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為根本,嚴謹用方,嚴格選藥,做到精法炮制,辯證論治與專方專醫相結合;并借鑒融匯古今中醫成果,研討實踐特色診療方法,努力探索傳統醫藥醫療發展新路子。

實踐小隊將通過廣泛地宣傳和普及中醫文化,激發起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興趣,吸引更多的年輕學子投身于中醫藥的學習與實踐之中。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如社交媒體、網絡平臺、傳統媒體等,可以將中醫文化的傳播范圍擴大至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提升中醫文化的傳播渠道和影響力,加深社會隊中醫的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