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技藝的根脈——走進望馬樓村望江挑花作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在望馬樓村,挑花技藝一直代代相傳,成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手工藝。望馬樓村位于望江縣的鄉村腹地,是望江挑花的發源地,也是這項傳統技藝的見證者和傳承者。作為社會實踐的一部分,我們一行來到這里,走訪了當地的挑花藝人工作坊,親身感受這項技藝的魅力。
在當地傳承人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望江挑花的制作過程。望江挑花的工藝包含了選材、設計、挑花針法等多個環節,每一步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和精湛的技藝。挑花圖案的內容多以自然景物、吉祥紋樣為主題,色調通常以青白為主,寓意清新和純潔。每一件挑花作品,都是匠人用一針一線編織出的藝術,承載著幾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當我親手嘗試在布料上挑花時,雖然只是簡單的幾針,卻深刻感受到這門技藝的復雜與精細。每一針的挑起、每一線的穿插,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致入微的技巧。在這一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挑花的基本方法,更深刻體會到非遺技藝背后的匠人精神和文化積淀。通過這次體驗,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也更加理解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文化創新,煥發新生——皖江學校的挑戰與突破通過對望江挑花傳統技藝的深入了解,我也意識到,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對過去的保留,更多的是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進行創新。在皖江學校的望江挑花傳承基地,我們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在這里,挑花不僅僅是單純的手工藝術,更是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的文化產業;夭粌H展示了傳統的挑花作品,還推出了具有現代審美和市場需求的文創產品,如挑花書簽、抱枕、裝飾品等,這些產品融入了現代生活的各個角落,賦予了傳統技藝新的生命力。
在皖江學校的傳承基地,我看到很多年輕人和返鄉創業者在這里學習挑花技藝,并通過創新設計使其融入現代生活。他們不僅在傳統圖案上進行創新,還在色彩搭配、應用領域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例如,一些學員將挑花與現代家居裝飾結合,設計出既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家居風格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在地方市場上廣受歡迎,還遠銷外地。
基地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挑花與市場需求結合的成功經驗,并表示,只有通過創新設計,才能讓傳統工藝煥發新的活力。“我們不僅要傳承挑花技藝,更要通過創意讓它融入現代生活,才能讓更多人接觸到這一文化。”這句話讓我深感觸動。傳承與創新并行,才是非遺文化走向未來的正確道路。

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力量——非遺助力鄉村經濟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振興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內容。作為“非遺文化”的一部分,望江挑花不僅是一項傳統手工藝,它還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在皖江學校和望馬樓村的調研,我深刻領悟到非遺文化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和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的巨大潛力。
在望江挑花傳承基地,基地通過“校企合作”與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動了挑花文化產品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這些文化產品不僅打破了傳統手工藝的局限,還吸引了外地游客,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此外,基地還開設了挑花技藝培訓課程,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和返鄉創業者參與,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梢娡艋ǖ膫鞒泻蛣撔聻榈胤綆砹私洕б。傳統的挑花技藝不僅僅局限于展覽展示,更多的是通過培訓和創業扶持,幫助村民將挑花藝術融入日常生活和商業市場。通過參與挑花產業的相關活動,農民不僅可以學習到傳統文化,還能通過手工藝品銷售和文創產品的制作獲得收入。這種方式有效地實現了非遺文化的“產業化”,并為農民提供了可持續的增收途徑。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深感肩負著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責任。在未來的學習和實踐中,我希望能夠更多地關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創新,探索文化產業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只有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才能真正實現文化的傳承與鄉村的振興。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不僅學到了傳統文化的精髓,還看到了文化創新對鄉村振興的巨大推動作用,我將繼續在實踐中深耕,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