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岐黃薪火隊整理孟河醫派林云鵬醫生醫案
【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岐黃薪火隊整理孟河醫派林云鵬醫生醫案
岐黃薪火傳醫案
孟河智慧續新篇◀孟河醫派林云鵬醫生醫案整理
中醫醫案是中醫藥傳承的珍貴寶庫,承載著歷代醫者的臨床智慧。2025年7月30日-8月5日,薪火實踐團岐黃薪火隊協助孟河醫派林云鵬醫生開展醫案整理工作,旨在從臨床實例中挖掘中醫診療思路,助力孟河醫派傳承與中醫創新發展。
本次整理以“傳承岐黃經驗,夯實臨床基礎”為核心目標。一方面系統梳理醫案中的癥狀變化、方藥調整邏輯,提煉針對痛經、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辨證用藥規律;另一方面通過規范整理,將零散的臨床記錄轉化為條理清晰的參考資料,助力中醫藥經驗的傳承與普及。
條縷分析辨方藥
1.醫案整理的細研之路
本次整理涵蓋兩則具有代表性的臨床醫案,涉及婦科(17歲女性痛經)與脾胃科(38歲男性膽汁反流性胃炎伴息肉)兩大領域,包含7次完整就診記錄,時間跨度從2020年至2025年,涵蓋病癥初發、治療調整、療效追蹤的全流程。
2.從零散記錄到規律探尋
隊員們首先從林云鵬醫生的臨床診療檔案中選取了診斷明確、復診記錄完整、方藥調整清晰的典型醫案。隨后按照“患者基本信息-就診時間-癥狀體征-方藥組成”四大模塊拆分醫案,重點標注了舌象、脈象、核心病癥的變化,并在方藥部分明確了藥材劑量與特殊炮制方法(如“煅紫石英”“包蒲黃”)。接著,在對照原始診療記錄后,核對癥狀描述、方藥劑量的準確性,以確保整理內容與臨床實際一致。最后,針對每則醫案的復診過程,隊員們梳理了“癥狀改善-方藥調整”的對應關系,如痛經患者從“少腹冷痛有血塊”到“經量規律、腹痛緩解”的治療思路變化。
癥變方移皆有章
這些醫案生動詮釋了孟河醫派“辨證精細、用藥靈動、注重整體、兼顧標本”的核心特色——如膽反胃炎案中對膽胃關系的精準把握,彰顯其“審證求因、絲絲入扣”的思辨特點;痛經案中隨經期階段調整治法,體現其“治分緩急、顧護正氣”的診療智慧,更延續了孟河醫派“匯通古今、注重實效”的傳承精神。
通過本次醫案整理,小隊形成了《暑期實踐醫案整理集》,包含“痛經診療”“膽汁反流性胃炎診療”兩大篇章,每篇章按就診時間順序呈現完整診療過程,附癥狀變化對照表與核心方藥清單。其提煉出兩類病癥的核心診療規律:針對痛經“寒凝血瘀”證,總結出“溫經散寒(如小茴香、仙靈脾)+活血化瘀(如益母草、蒲黃)+安神助眠(如炒棗仁、夜交藤)”的綜合治療思路;針對膽汁反流性胃炎,梳理出“健脾和胃(如炒白術、陳皮)+理氣降逆(如蘇梗、木香)+溫腎助陽(如仙靈脾、菟絲子)”的用藥邏輯,且醫案顯示患者經系統治療后,膽汁反流癥狀最終痊愈。
岐黃薪火手手傳
薪火隊本次的醫案整理工作,不僅是對林云鵬醫生臨床經驗的梳理,更是對孟河醫派學術思想的鮮活傳承。未來,團隊將繼續擴大醫案整理范圍,結合更多臨床科室的典型案例,開展醫案解讀分享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中醫藥的診療魅力;同時,將整理成果納入實踐學習檔案,為后續學子提供實踐參考,以青春力量持續推動中醫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