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魯河浮雕——昔日風光
位于鄭州西南航海西路北側的賈魯河段,河中有一個波光粼粼的小湖,湖岸有一座青磚黛瓦的兩層別致小樓,小湖被層層疊疊的石板壩攔截。石壩上是錯落有致的搭石,清澈的河水就從石縫間潺潺流出。頗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雅致。游人可從搭石上踏行而過。石壩北側是一曲折長廊,廊側的彩石道旁有一個百米余長的巨型浮雕——昔日風光。
何謂“昔日風光”?走近細看,古銅色的浮雕上山巒疊翠,河水潺潺,農田房舍,雞犬相聞。好一幅田園風光的優美圖畫!當然這不是賈魯河沿岸的現代生活畫面,而是賈魯河的歷史長河畫卷。從“圣水開源”,到“圃田春草”,依次分八個歷史畫卷。
賈魯河發源于鄭州境內的新密市白寨鎮圣水峪大峽谷,源頭有一泉水曰圣水泉。泉水清澈,常年涌流不絕,順谷而下,匯集成河。峽谷兩岸山峰林立,有九峰酷似龍首,拱衛圣泉。相傳觀音菩薩駕祥云途經此地,嘆曰:“水亦圣也,地亦靈也,民風淳也,汝等可渡也!”遂落云頭,用寶瓶汲水而去。北魏時期在泉水北側建圣水寺。百僧誦經,萬民進香,盛況空前。有“九龍環抱圣水寺,一水傳載誦經聲”之譽。李白云游時曾覽此勝,詩情大發:“千年一圣水,萬古流遠長。圣寺聚百僧,經聲天外揚。”可見圣水泉與圣水寺早已聞名遐邇。此乃浮雕第一板塊:“圣水開源”。
賈魯河順流而下,跳澗越溝,流經三李村,有兩眼泉水遙相呼應,匯入賈魯河。一泉常年水溫三十多度,一泉水溫才十幾度,此為當地一大奇觀,稱作“姐妹泉”。冷泉為姐,暖泉為妹,常年涓涓細流不斷,似兩姐妹有說不完的悄悄話,也滋養了當地農田,實為菩薩心腸雙姐妹,千年不涸,令人稱嘆。此為第二板塊“暖冰二泉”。
河水千回百轉,時急時緩,過一山巒處,落差較大,水漫斜坡,傾瀉而下,飛瀑湍急,浪花飛濺,聲若洪鐘,匯集成潭,名曰響水潭。有詩云:“得不蘆巖懇瀑布,滿天風日聽雷聲。”此地因潭聞名,且山清水秀,奇花異草隨處可見。人們賞花玩水,踏青爬山,漸成游覽勝地。此乃浮雕第三板塊“響水潭影”也。
河水奔涌而下,過一低谷,水勢漸緩,兩岸櫻桃花迎風綻放,白的如雪,紅的似霞,遠遠望去,紅云滿谷,如入仙境。每到櫻桃成熟季節,滿樹紅果壓枝低,滿谷果香飄十里。這里種植櫻桃已有千年歷史,長盛不衰。現在這里已開發成櫻桃溝景區,每年舉辦櫻桃節,吸引了大批市民體驗采摘之趣,品嘗鮮果美味。“紅櫻滿谷”板塊實至名歸。
賈魯河水漸入平原地帶,水面寬闊,水中鵝戲鴨鳴,漁舟唱晚。夕陽的余暉里,漁翁站立船頭,撒下漁網,霞光映照,水面紅波粼粼,漁網如鍍金粉,船與漁翁也鍍了金身。岸邊村居錯落有致,庭院村婦喂雞養鴨,村頭菜園果蔬飄香,河邊石上村姑浣衣,田里農夫趕牛耕田,路上小伙挑擔趕集……好一幅田園生活畫卷!真乃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就是第五板塊“漁蔬人家”。
河水一路向東北奔流,在古滎與通濟渠相會。在隋唐時期這里已是繁忙的通商碼頭,各種商船川流不息,四面八方商賈云集。帆影點點,車輛穿梭;臨水茶肆,洽談交割;肩挑驢馱,裝船卸貨。好一派繁忙景象。鄭州的商城美譽可是有歷史淵源。第六板塊“通濟帆影”的畫卷歷歷在目。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用這兩句詩來形容當年“汴河新柳”的勝景恰如其分。這幅浮雕呈現的分明是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生動畫面。隋朝時期開鑿的大運河已將賈魯河與汴河貫通,南北貨物暢通無阻,北宋時為盛。汴京作為宋朝都城,人口百萬,當時堪稱世界第一的繁華大都市。大部分的貨物來往是通過汴河、黃河運達。浮雕再現了當時汴河的麗景盛況。
“圃田春草”是明清時期鄭州著名的八景之一。賈魯河在中牟境內水量充沛,河面寬闊,在中牟西北匯聚成一個水域遼闊的大湖——圃田湖。水鳥云集,草盛魚肥,游船畫舫,雁鳴鶯啼。岸邊百花盛開,楊柳依依,游人如織,歡聲笑語。足見當年人們春游踏青的熱鬧情景。現如今在新107國道東側,綠博園南邊的賈魯河畔,新的“圃田春草”景觀已綻放異彩,吸引大批市民前來賞玩。
“百米浮雕跨千年,咫尺之間游百景。巧匠繪制賈魯河,傳承文化展文明。”佇立圖前,品鑒把玩,讓人浮想聯翩。如今,賈魯河生態廊道建設已初具規模。一條生態河、景觀河、文脈河、安全河的盛景將呈現市民面前。賈魯河在新時代發展步伐中,一定會綻露新風采,譜寫新華章!
校園文學推薦
- 老人
- 這篇小說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上海街頭一位老人的孤獨身影。小說巧妙地利用繁華都市與老人孤獨身影的對比,突顯了老人的獨特性和內心的滄
- 07-31
- 愛在春天里
- 春風夾雜春雨,沐浴千年前的美麗
- 07-30
- 今天,明天
- 曾經痛過的回憶,好像就在眼前
- 07-30
- 風居住的街道
- 夢中的青荷,微微搖曳,搖晃著時光唱的歌。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