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地方
高原清涼的夏季,列車飛馳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境內,車廂里播放著悠揚動聽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小提琴曲。
車窗外是一望無際、平緩起伏、山勢流暢的寬闊草原。博大的草原與天邊的雪山互相交融、交相輝映;白云以盡可能突顯的姿勢浮嵌在碧藍的天空之鏡,讓這里的藍天顯如馬里亞納海溝似的深邃與莫測;隱約可見的青海湖水面是連綿雪山在粼粼波光中的潔白倒景。千千萬萬的株草,連綴成廣袤無垠的草海。經幡、金頂、牦牛、佛香、酥油茶……無不讓你感覺窒息的美。
觸景生情,腦海里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個不同時間里的同一空間,一種莫名的感傷不請自來。
那也是個夏天,無奈又無助的我流浪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一個不知名小城。那時的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童少,話語不通、方向不明、身無分文,想要在那么遙遠的地方回到南方海邊的故鄉,其難度可想而知。
小跑步,拖長跟,騎駱駝,偷搭板車……在風中迎沙,在干中耐旱,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繞過昆侖山邊沿,漫過無數大小不一的鹽湖,最后在空曠無邊的草原上奄奄一息地躺下,等待死亡。
好心的藏民救了我,這里就是海晏縣金銀灘草原。
金銀灘草原以它清純又原始的情懷撫慰著大地的悲傷,傳唱著亙苦的傳奇,又接納、擁抱與安慰了我這個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仰望清澈、遼遠的天宇,這個遙遠的地方與遙遠的故鄉融合在一匹匹巨大的錦緞般的白云之中,令我心生震顫與悲憫。
我在這兒與藏民一起生活了近一個月,其中就有一位與我年紀相仿的小女孩每天拉著我一起去牧羊,讓我真正領略了像紅太陽般的粉紅笑臉、細細的皮鞭和金邊的衣裳。
那時的我還不知道《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曲子,但肯定有不少人在用藏語傳唱著這首曲子,特別是在載歌載舞的篝火晚會的時候,只是我不知道這首曲子的內容。
找到故鄉是我當時的終極目標,藏民即便有千般不舍,但我還是在一個凌晨時分偷偷溜出了帳篷。
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從金銀灘大草原走向河流,從河流走向光禿禿的山,從光禿禿的山走到綠樹成蔭、生機盎然,曾是秦始皇開國之城——天水。
來到天水城時應是秋季。秋之天水草木青翠,綠樹成蔭,柳亸鶯嬌,儼然與我一路上所見的風景千差萬別,是一種風景與氣候上的巨大反差。
天水城強烈表達了垅上江南所應該秉持的溫和與繁茂的堅強意志,讓我仿佛置身于日夜想念的故鄉之中。為了摸清回家的線路,我選擇在這個綠色、溫和的天水城待上一段時間。
流浪于天水城的街間房宇,迎接我的差不多都是異樣的目光,沒有人愿意告訴我,沒有人能為我指路,更沒有人與我談心,唯獨一個年紀略比我小,穿著花邊淺色衣服的漢族小女孩愿意傾聽我的心聲。我的故事讓她淚流滿面,感傷涕零。
多年以后,我熟悉、理解了《在那遙遠的地方》,未曾想過這個遙遠的地方并非人們想象中的新疆某個地方,而是曾經與我朝夕相處一個月,就在身邊的金銀灘草原。
于是,我選擇了再一次去那個遙遠的地方。在臥鋪列車上睡了一夜的我,推開了清晨的車窗窗簾,映入我眼簾的是貧瘠的土地,渾濁的河流,以及被河水沖刷成不同條狀的河床,與我在前一天路上所看到的景色又是巨大的反差。我在手機上查看了一下地圖,此時剛過天水。也許,對內地人來說,看到天水的風貌之后,也會認為天水是一個遙遠的地方。
此時的我已是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一種莫名的感傷涌上心頭,這是一種對時光飛快流逝的感傷,是一種對歲月無聲輪回的感傷。
于是,在我的心中,廣袤的金銀灘草原與綠色的天水城早已融為一體,成為我心中那個曾經近在咫尺的遙遠地方。經幡、金頂、牦牛、佛香也與杏葉、桃樹、呱呱、渭河濃縮成一個家園。
驀然的回首,淺淡的微笑。當刻骨的記憶順著指尖輕輕滑落入塵土,當歲月把過往的風云故事簡約成無法讀懂的天書時,時節有序的秋去冬來最終被束冊編就。捻起莽草落塵的時光風雨,深深淺淺地悠走在年輪里,在悲憫的心境里,種植著對遙遠的地方與遙遠的人的濃濃思念。
于是,在我的心中,那個身著金邊衣裳的藏族女孩也與那個身著花邊淺色衣服的漢族女孩融合為一人。
于是,王洛賓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便賦予我更深的內涵。
校園文學推薦
- 老人
- 這篇小說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上海街頭一位老人的孤獨身影。小說巧妙地利用繁華都市與老人孤獨身影的對比,突顯了老人的獨特性和內心的滄
- 07-31
- 愛在春天里
- 春風夾雜春雨,沐浴千年前的美麗
- 07-30
- 今天,明天
- 曾經痛過的回憶,好像就在眼前
- 07-30
- 風居住的街道
- 夢中的青荷,微微搖曳,搖晃著時光唱的歌。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