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漫想
月光悄悄地投進屋內,環視周圍,原來只有自己在陪伴這縷明冷的月光。燈還是依舊開著,亮的發暗,暗的發冷。那月光慢慢地靠近燈光,慢慢的,融為在一體。我,站起來,合上那本沉重的書,離開了書桌,頓時間,眼睛似乎不再受我的控制,不由自主地轉向窗外。我向窗外看去,向天空看去,努力地尋找那縷月光的來源。終于,看到了。那漆黑的夜空中,星星眨著疲憊的眼睛,閃閃的,涼涼的,我的心似乎也被感染了,轉而間,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正在涌動。突然,那輪明月看見正在愁傷的我,剎那間世界消失了聲音,一切變得很靜,很靜,靜的讓人感到害怕。知道了,明白了。我找到了那種感覺的源頭。是的。在心頭。不,在心里。
我靜靜地望著那輪明月,它是如此的皎潔,如此的奢侈,竟肯讓我獨自望著它。我的雙眼,不對,是我的身心都完全沉醉了。原來才知道,不光是大唐的明月才如此嬌媚。此時一切都靜止了,唯獨我。我帶著東坡的邀請函,去踐約那800年前的中秋之敘。到了那孤獨的地方,見了那孤獨的子瞻。我竟沒有膽量啟齒。不是,是不忍心。不忍心打亂他的思想。他正對著大宋的明月與宇宙談話,你聽,《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向閃電般橫空出世。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寄心思與宇宙,送思情與親人。那永遠的中秋月,那永恒的思親情。那夜,他把酒問天,承風而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為之而無眠,一心把酒問蒼天,得知不應有恨,但何事長向別時圓。而我呢,始終沒開口,靜靜得站在那里,因為我不懂啊!真的不懂。不懂他的曠達,不懂他的豪情,更不懂他的突圍。然而,我敬佩他,非常!突然,邀請函從我手中掉下,我并沒有彎身去拿,因為我知道我沒有資格來赴約。他就如一座高山,我只能夠在山腳仰視,帶著崇高的敬意。
忽而,一陣風起,我發現自己還在窗前,靜靜地,只是月光退去了。燈光依舊暗淡。那股莫名其妙的感覺也竟消失了。這時的星星也似乎看懂了我的內心,閃閃的,只是內心深處有了些暖意。退步回到桌前,借著暗淡的燈光,我猛的發現書封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時我真的懂了。但那夜,我卻無法入睡。
校園文學推薦
- 老人
- 這篇小說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上海街頭一位老人的孤獨身影。小說巧妙地利用繁華都市與老人孤獨身影的對比,突顯了老人的獨特性和內心的滄
- 07-31
- 愛在春天里
- 春風夾雜春雨,沐浴千年前的美麗
- 07-30
- 今天,明天
- 曾經痛過的回憶,好像就在眼前
- 07-30
- 風居住的街道
- 夢中的青荷,微微搖曳,搖晃著時光唱的歌。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