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
(一)
眼看著端午節又快來到,粽子在人們的口中和眼里開始活躍起來,粽香飄飛了。今年沒有自己買棕葉包粽子的念想,一個是因為懶,不想再去學,二來,是知道有人會給我包好了送來,何不開心自然地接受這份贈與。
不管你期盼不期盼,日歷又翻到了周四,一個涼爽飄雨的夏天,祝愿那些跨入高考戰場的孩子們取得優異的成績。
好久,也習慣了沒事不再打電話,包括我的同學和朋友。所以,因為這,總會無來由的惹來一陣數落。
聯系是一種交往的方式。不聯系你,不說明荒廢了我們的交往。適時的聯系,重溫的絕不是眼下的記憶。
彼此的忙碌,不會拿來當作借口。若真的有事抑或無事,一段沒有主題的言語,傳送著我對你的深深掛記。
相遇,是一場意外,相識是一份喜悅,而之后的行程里,就用彼此的掛念和真誠相伴相依吧。
(二)
這個季節,雨曾被風帶走。
屋外傳來嘈雜的聲音,房里很靜,時隱時現的音樂聲在努力的沖刷著外面不大不小的喧嘩,雖無功依然盡力。
友說:xx是真正的快樂王子。我知道友為何那樣說,也知道那是友一直想要和向往的生活,于我,何嘗不是?友的個性是我喜歡的那種,活潑大方淘氣豪爽,做事穩穩妥妥認真負責,更重要的是有一顆善良執著而又堅貞的內心。每一個人的快樂是不同的,所以,也應該是有著不一樣的煩惱,有所區別的,是有的人把快樂無限度的拓寬和放大,而有的人恰恰相反。
對于友,我甚為掛念。不為別的,僅僅是因為我有幸,可以從友的嘴里知道關于友本人的煩惱,那是一種疼。我們很陌生,我們也特熟悉,友既然可以給我一份信任,我自愿意給友一份牽掛。別說你不信,關于友心里的那份感覺,我一清二楚,所以在說話的時候,異口同聲的說出意義相同的話來,毫不奇怪。有人說,牽掛一個人是勞心勞肺的,我想,那是因為那個人沒有體驗過被一個人信任的力量。
街頭巷尾,林里花間,干裂著,張著嘴大喘著氣,等一場風雨的瑞澤。在一小丫頭開心快樂一片啦啦啦啦的歡笑聲中,雨,來了,那樣的溫潤和飄逸。倚著窗,聽雨,而后擁著它入夢。
(三)
還是喜歡在紙上寫寫畫畫,用一只突兀的筆,記下自己的感知。
所謂的心理路程,誰能把它寫盡。想起那句:“我自傾杯,君且隨意”而我,就在昨日,有意無意的改寫為“我且傾懷,君且隨意”。
曾經有人熱心的教導我,說我對文字有不敬之嫌。這對我來說,可是六月里飄了大雪。自始自終,我在空間里的走動并不是很多,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所走動的空間,可以說是有那么一個固定和穩定性,對于那些偶然間看到的文字,喜歡的我自會經常前往叨擾學習。至于,為什么會對閱讀有那么大的興趣,我想,這屬于學術研究里的問題,我是說不清楚的,我僅憑借的就是個人喜好吧。
尊重文字,更尊重寫文之人,這是我一貫秉持的理念。文字的好與壞,嚴格的說那也是專家們該做的事,與我無關。我只知道,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寫文人的勞作,即使是轉來的,借來的。
字由心生,文如其人。這些大多是理想中的概念。生活就是生活,容不得半點的褻瀆。讀一篇文字,通透也好,懵懂也罷,在文字中找尋自己所希望得到的某些東西,比如知識、比如理念、比如視野、比如來自文字的愉悅之感等等等等,與寫文之人,關系不大。當然,不能排除因為文字,而締開的友誼之花。
校園文學推薦
- 老人
- 這篇小說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上海街頭一位老人的孤獨身影。小說巧妙地利用繁華都市與老人孤獨身影的對比,突顯了老人的獨特性和內心的滄
- 07-31
- 愛在春天里
- 春風夾雜春雨,沐浴千年前的美麗
- 07-30
- 今天,明天
- 曾經痛過的回憶,好像就在眼前
- 07-30
- 風居住的街道
- 夢中的青荷,微微搖曳,搖晃著時光唱的歌。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