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下班后,驅車匆匆趕去醫院看澤兒,天陰陰的,看下表,才五點不到,冬日的晝竟是如此的短。驀地,我想到了杜甫的一句詩,“歲暮陰陽催短景”。是夜,起如廁,至中庭,見光影分明,惺忪中疑何來之明燈。舉目望空,見明月懸中天,甚喜。數日陰霾,終于盡了。我又想到了“歲暮陰陽催短景”的下一句,“天涯霜雪霽寒宵”。在數日陰霾之后,在如此的寒夜,能見到如此好的月色,真是幸甚。
夜,是如此的靜,如此的沉,又是如此的寒。立于院中,沐于如水的月光之中,這時白天的事都已忘卻了,什么都可以想,又什么都可以不想。在這樣一個陰霾初霽,月朗星稀的寒夜,徘徊于院內,看到院內的花草都仿佛蒙上了一層白綃,比白日的色彩分明更讓人遐想。我就來享受一下這久違了的月色吧,任思緒飛揚。
對于月,中西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國,圓月是團圓的象征,使人想到聚散,古往今來,這樣的詩詞可以舉不勝舉。在西方,月亮可是被看做亂人心智的妖魔了,認為月圓之夜就會有人精神錯亂,行為怪異,這樣的關聯在他們的文字中都體現了出來,lunar與lunacy。中西方文化真的就這樣的不同嗎?細想來,兩種觀點正如一個硬幣的兩個面,都說明了月亮可引起人的精神活動,只是中褒西貶。我想到了中國古代一些與月有關的詩詞。“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明月夜,短松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還有很多。這些千古傳誦的詩篇都是詩人在月下的所思所感。詩人白日可能忙于瑣事,無暇思考,夜深人靜,輾轉難眠時,望空中明月,眼前境況,舊日家國故友,都涌上心來,則不免心生感慨,或悲涼,或思念,或惆悵。這些,都是月引起的,在白日,是斷不會有的,視之亦是異思。從這些看來,中西文化真又殊途同歸了。
夜已深,天寒,漸覺冷,回屋睡覺。此時月影西斜,月光穿窗而入,灑落床上。我在這月圓之夜又有何思想呢?面對空空的房,冷冷的床,所思的只剩下澤兒了,但愿澤兒早點回來吧。
校園文學推薦
- 老人
- 這篇小說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上海街頭一位老人的孤獨身影。小說巧妙地利用繁華都市與老人孤獨身影的對比,突顯了老人的獨特性和內心的滄
- 07-31
- 愛在春天里
- 春風夾雜春雨,沐浴千年前的美麗
- 07-30
- 今天,明天
- 曾經痛過的回憶,好像就在眼前
- 07-30
- 風居住的街道
- 夢中的青荷,微微搖曳,搖晃著時光唱的歌。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