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近來感覺很空虛,為工作?為生活?為家庭?為情感?抑或為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活了大半輩子,自己真的不知道該如何生活,看到人家三五成群,成天吃喝玩樂,自己似乎很清靜,很孤獨,有時自己也在想,干脆學一學男人的“五毒”,可惜許多東西靠的是悟性。
一個笑話講的好:一個大老爺們給醫生講述自己的病情,醫生問:抽煙不?他說:不;醫生又問:喝酒不?他說:不;醫生再問:賭博不?他說:也不;那串小女人不?他說才不。醫生說:回去吧。他很驚訝,我病的這么重,你卻讓我不治而回?醫生說:你和死人有什么區別?
這個笑話我在不同場合講過,都感覺很好笑,其實好笑的背后感覺很蒼涼,這個社會容許一切“開放”的元素存在,假如不存在,似乎不合邏輯,和“死”無異了。
工作,忙了累,身累,不忙,閑,心累。
情感,想了累,心累,不想,靜,心死。
家庭,聚了累,神累,不聚,清,心念。
這個世界留了一個往下親,老人的生活和牽掛永遠排在兒女之后。不過,我常常思考著父母,想著他們的生活,他們得從前,他們的未來,總感覺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愧疚感。昨天和姐姐電話聊,她說據藝人講,父母明年不順暢,希望今年陪父母出去轉轉,至少走走北京、海南等地,我當時感到一陣酸楚。說實話,父母都已是古稀之人了,但在我的心目中,他們一定都是長壽之人,一定都會活到九十以上甚至超過一百,我從來不敢想象,假如他們有一天真的撒手人寰,我這個兒子不知道能否真正面對?
這個世界留了一個兒女情長,男歡女愛也許并沒有錯,只是我看到一些人視情感如糞土,自己已經50后,看的卻是70后,交的卻是80后,偶爾還碰一碰90后,真不知道他們在云雨之時會不會想到自己的女兒?我們普通人,不是沒有情感,也不是不想男女之事,只是沒有條件想,沒有資格想,沒有地位想。一位朋友告訴我:說不想是假,沒條件想是真。在官場上沒有位置,在情場上更是受排擠的對象。只是提醒:后院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設想!
這個世界留了一個永恒的話題:兒女。近來兒子學習進步了,進入狀態了,我們也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個單元房,看來今后的一年,就是“牛郎與織女”,就是給兒子盡義務的時候。我們租房,盡的是責任,盡的是一份永久的期待,不知我們的愿望可否實現?
心,累了,也亂了。真不知何時理清這團麻!
校園文學推薦
- 老人
- 這篇小說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上海街頭一位老人的孤獨身影。小說巧妙地利用繁華都市與老人孤獨身影的對比,突顯了老人的獨特性和內心的滄
- 07-31
- 愛在春天里
- 春風夾雜春雨,沐浴千年前的美麗
- 07-30
- 今天,明天
- 曾經痛過的回憶,好像就在眼前
- 07-30
- 風居住的街道
- 夢中的青荷,微微搖曳,搖晃著時光唱的歌。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