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蔓野
這世上幾大悲哀,莫過于幼時喪失父母,青年喪失伴侶,晚年喪失子女。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丈夫死去,妻子不堪痛苦墜樓而死,留下孩子和老人,以及庭院里那棵梧桐樹。我為此感動,為此唏噓。可后來,卻有人告訴我,這世上最大的勇氣,不是死,而是生,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有什么資格說活不下去!拋下老人孩子,成全愛情,這是一個自私的女人。
原來對愛有這樣一種理解,為愛而生,為責任而活。人不能因為害怕痛苦,就逃避該有的責任,那樣也便失去了愛原本的意義。
葛生蔓野,予美亡此,思君朝暮,不得共處。
他死了,以葛纏尸,投在荒無人煙的谷壑之間,而她的心,隨著那抔黃土一同埋葬在了荒野之中。
上古人死,以葛生藤蔓裹尸,投于谷壑之間,后世仍然有以葛纏棺的做法。
人人皆在人世間盡力尋找到靈魂的另一半,以成全安穩,在遙遠的詩經時代里,藤蔓枝干相互依托生存,一旦枝干死亡倒塌,藤蔓也就失去依附,若是藤蔓死亡,枝干也便失去了生機。愛人之間,本當如此。
荒草叢生的原野,孤墳一座,無碑無名,無牌無字,可她還是能在那亂葬的溝壑叢生之間,找到他的棲身之所。枯黃深處,夕陽天邊,她在夕陽的云彩之間,再跳上一直未完的舞,一直跳下去,直到山河崩裂,日月無暉,大雨傾盆。跳到生命的都快枯竭,跳到身體再也不隨思想支配,跳到腳步紊亂,只剩這一半的靈魂在找尋另一方的回應。趴在那葛蔓之上,久久得不到回應,卻原來這世上最難過的關,不是死,而是活著。
小小的土坡上,長滿荒草,夜漸漸涼了,夕陽一深一淺的遠走。今天過去了,明天的太陽總會升起來,可是他不在她身邊,今天和明天又有什么區別,多來的時間,都是陰陽相隔,此生不見的折磨。
奈何橋邊定三生,可這三生的緣分,卻總會有人先走。他說,我走了,這痛苦,下輩子這痛苦我來承擔。生死有期,各不同時。你若隨我,將有何益!眼凝熱淚,落地成冰,他輕合雙眸。失了另一半的魂靈,這繁華世界瞬間失了色彩,只是還要在這人世間走到繁華盡頭。
她愿意用這一生的時間來等待,等待愛人的離開變成一種習慣,等待某年某月某日,那葛蔓叢生之中春草吐芽,萬物生發,青鳥攜著他的音信,在云彩之間凝結魂靈的景象。
花一開滿,他就回來,遺失的荒魂,終究要歸來。狂喜涌上心頭,太陽的光芒原野的遠方升起,地平線愈加清晰。她看見的那個身影,一步步走來,布衣青衫,恍惚中縹緲的人影,踏著朦朧的薄霧和云彩走來。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室。
若不是,若不是那一句,生死有期,各不同時。這漫長的等待,如何能到盡頭。白雪紛揚,棺木蓋,肉身枯骨,身死而魂靈不滅;荒草叢生,過往埋,君將獨處,陪伴至夏日冬夜,春華落雪,夏夜秋月。
那黃土深處,好像傳來魂靈的心跳,一聲聲告訴她,別怕,等我。嘴角漫出笑容,向亙古洪荒投入陽光,仿佛冰雪瞬間融化的幻景,迷霧盡散。
蔓草相親,野火不息,生死之外,可見情深。
思不止,春華葳茂;思不息,青草蔓野;思不絕,日夜以及;思不醒,生死蒼茫。孤寒吹不去楊柳意,日日夜夜剪燭心。
不能同生,不能同死,就用這一生的芳華來幸福的活著,只有懂得生的人,才有資格說愛人。
校園文學推薦
- 老人
- 這篇小說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上海街頭一位老人的孤獨身影。小說巧妙地利用繁華都市與老人孤獨身影的對比,突顯了老人的獨特性和內心的滄
- 07-31
- 愛在春天里
- 春風夾雜春雨,沐浴千年前的美麗
- 07-30
- 今天,明天
- 曾經痛過的回憶,好像就在眼前
- 07-30
- 風居住的街道
- 夢中的青荷,微微搖曳,搖晃著時光唱的歌。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