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遺保護浪潮澎湃的時代背景下,古老的傳統技藝正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2025 年 2 月 25 日,一群充滿朝氣與使命感的年輕人 —— 廣西師范大學多鏈興 “偶” 團隊,踏入了廣西桂平市杖頭木偶文化基地。他們帶著對本土文化的熱忱,以及為非遺傳承貢獻力量的堅定決心,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實地調研活動,試圖為桂平杖頭木偶戲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探尋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桂平杖頭木偶戲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深厚。團隊到達傳承基地后,幾位資深藝人熱情展示了形態各異、制作精美的木偶。老藝人介紹道:“這個武將木偶,造型威武,服飾圖案有身份寓意。”交流中,學生們了解到其歷史悠久,表演風格融合當地民俗、語言和傳統藝術,是桂平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隨后,學生們觀看了精彩的木偶戲演出。藝人們在幕后熟練操控木偶,讓它們活靈活現地演繹故事,學生們被深深吸引,掌聲不斷。演出結束,學生們圍攏請教,從操控手法到唱腔運用,不放過任何細節,藝人們也悉心指導。
然而,調研中團隊發現桂平杖頭木偶戲傳承面臨諸多挑戰。現代網絡娛樂興起,其觀眾群體萎縮,年輕一代興趣缺缺。一位老藝人無奈表示:“年輕人都忙著玩手機,很少看木偶戲了。”此外,用當地白話表演限制了受眾范圍,目前僅一位年事已高的正式傳承人,培養新人難度大,且資金短缺導致道具老化、場地不足等問題。
面對困境,學生們與當地文化部門、藝人及專家交流探討,提出利用新媒體制作短視頻宣傳,將木偶戲與學校教育結合開展興趣班等建議。同時,他們還了解到當地已嘗試將木偶戲與文旅產業結合,在景點表演。
此次調研,對團隊學生而言,是對傳統文化的探索,更是責任擔當的踐行。他們將整理資料形成報告,呼吁更多人關注,還計劃組織志愿者活動,深入校園、社區宣傳,讓古老的桂平杖頭木偶戲在新時代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