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逐夢啟新程——安徽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喜獲省賽金獎并開啟2025級新生文化浸潤之旅
一、科技創新賦能中醫發展,AI舌診系統摘得省賽桂冠
7月29日至30日,在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現場,安徽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團隊的“舌探知微”項目成為焦點。該系統依托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分析患者舌象特征,實現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早期預警與個性化診療方案推薦,其核心算法融合了《黃帝內經》等經典理論與現代機器學習模型,臨床測試準確率達92%。項目負責人、第一臨床醫學院學生李同學表示:“我們希望用科技讓中醫診斷更精準、更普惠,讓千年智慧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
此次大賽中,該校共有9個項目晉級現場賽,最終斬獲1金8銀,涵蓋醫療服務、智能制造等領域,充分體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育人成效。校黨委書記謝瑞瑾指出,這一成績標志著學校在“中醫藥+人工智能”交叉學科建設上邁出重要一步,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魚躍醫療等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二、新生文化體驗周蓄勢待發,多維浸潤筑牢專業根基
隨著2025級新生即將于9月5日正式報到,學校精心策劃了為期兩周的“岐黃薪火”文化體驗周,旨在幫助新生扣好中醫藥學習的“第一粒扣子”。活動亮點包括:
1. 經典與實踐交融:開設《傷寒論》誦讀會、中藥炮制工坊等課程,學生可親手制作麩炒山楂、九蒸九曬黃精等傳統飲片,體驗“制雖繁、不惜工”的匠心;
2. 名醫面對面:邀請全國名中醫楊駿教授、王琦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分享“一針一藥治百病”的臨床經驗;
3. 科技與文化碰撞:開放中醫智能診斷實驗室,學生可體驗AI舌診、脈診設備,對比傳統診療與現代技術的異同;
4. 非遺技藝傳承:引入廬陽殷氏字畫、糖畫等非遺項目,將中醫藥文化與傳統手工藝結合,如用中藥材染料創作漆扇、植物拓染布帛。
三、傳承創新雙輪驅動,構建中醫藥人才培養高地
近年來,安徽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持續深化教育改革:
• 精英教育體系:設立王琦國醫大師“精英班”,通過長學制培養、跟師研習等模式,打造中醫藥拔尖人才;
• 課程改革先行:推出“中醫智能診斷”微專業,將AI技術納入課程體系,并建設溫病學智慧課程,運用翻轉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 實踐平臺拓展:與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濟人藥業等共建產學研基地,讓學生在中藥材種植、炮制、檢測全產業鏈中錘煉技能。
正如校長許釩在開學典禮上所言:“至精至誠是立業之本,惟新惟實乃發展之道。”該校正以“守正創新”為指引,努力培養兼具深厚文化底蘊與前沿科技視野的新時代中醫藥人才,為健康中國戰略貢獻“安中醫力量”。
從省賽金獎的科技突破,到新生體驗周的文化啟蒙,安徽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正以傳承為筆、創新為墨,在中醫藥現代化征程中書寫新篇章。隨著2025級新生陸續踏入少荃湖畔的校園,這股“岐黃新勢力”將在經典與現代的交織中,續寫“大醫精誠”的時代華章。
校園新聞推薦
- 醫教科研齊發力,傳承創新譜新篇
- 2024年下半年,安徽中醫藥大學在教學、科研、文化傳承等多領域成績斐然。從新生入學開啟杏林逐夢之旅,到學術會議匯聚前沿思想,再到
- 08-17
- 裴斌:從醫路漫漫,初心永不改
- 裴斌,湖北醫藥學院1977級校友,籍貫湖北竹山。現任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循證醫學中心主任,也是湖北醫藥學院碩士研究生導
-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