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水下機器人大賽直播間,浪里白條實踐團的“技術對接”直播吸引眾多關注。成員指著一臺小型采樣機器人說:“它重僅3公斤,可由無人機投送,特別適合黃河灘涂區域采樣。”
實踐團結合實地經歷講解:去年在黃河某段做生態監測時,人工采樣受水流影響數據偏差大,改用機器人后連續獲取72小時實時數據,精準度提升40%。導師補充:“大賽展示的水下通訊技術,能解決黃河監測數據實時傳輸難題。”
直播中,他們還與3支參賽隊現場連線,探討機器人在黃河清淤、魚類棲息地調查中的應用可能。觀眾留言稱:“第一次知道水下機器人能為黃河做這么多事。”
實踐團透露,已與2家參賽單位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將共同研發黃河專用監測機器人。這場直播不僅展現技術魅力,更搭建起海洋科技與黃河治理的合作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