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精神偉力,筑牢各學段學生的歷史認知根基與家國情懷,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河北工程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立足高校育人使命,聯合園林與生態工程學院及附屬學校,統籌開展多學段教育實踐,同上一堂思政大課,分層引導學子感悟歷史縱深、踐行時代使命,推動偉大抗戰精神在不同年齡段學子心中扎根鑄魂。
小學教室內,數名小學生凝神注視屏幕。當黑白影像中出現軍民合力挖掘戰壕、百姓為前線送糧的場景時,一雙雙清澈的眼睛里閃爍著光芒。視頻以生動的史實闡釋集體主義精神,讓他們認識到抗日戰爭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書寫的壯麗史詩。孩子們用稚嫩而堅定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召喚:要繼承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逐步提升。“中流砥柱”一課通過豐富的感性體驗和系統的知識講授,幫助初中生撥開歷史迷霧。楊靖宇將軍的英勇事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過程,以及《論持久戰》所體現的戰略思想,都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這一認識使學生們對黨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黨的政治建軍原則、統一戰線政策和人民戰爭理論,為抗戰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
高中階段注重理論升華,引導學生辯證認識局部與全局、物質與精神、歷史與現實的關系,深刻領會抗戰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豐碑的時代價值。高中生們在抗戰精神的長河中探尋民族精神的璀璨瑰寶——那些永不褪色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百折不撓的英雄主義氣概,激勵著青年學子傳承紅色基因,堅定不移地做黨的事業的忠誠踐行者。
大學教育著力推動知行合一,將抗戰歷史與新時代使命相結合。紅色社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會成員史霖佳表示:“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我們要積極發揚抗戰時期的斗爭精神,在民族復興中勇挑重擔。”正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朝陽小學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榮建鼎談到:“當代青年要以天下為己任,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展現中國青年的擔當。”青年學子將思想火花轉化為實踐行動,以知行合一的自覺將精神滋養融入強國建設的征程,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中書寫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
從感知“眾志成城”的團結力量,到領悟“中流砥柱”的歷史必然、筑牢“精神豐碑”的價值認同,再到立足專業踐行“大國擔當”,這種契合青少年認知規律的分層教育,讓抗戰精神既跨越年齡界限,更直抵心靈深處。80載歲月流轉,抗戰勝利的榮光永不褪色,凝聚民族意志的抗戰精神始終是指引前行的精神紐帶。新時代青少年當以各學段所學為基礎,凝聚分層教育涵養的精神力量,在民族復興征程中勇毅前行,以青春實干傳承英雄之志,讓偉大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