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池州學院赴劉街社區“儺魂神韻,瞻仰儺戲”非遺文化調研實踐團踏上了第二站的調研征程。為了更好地了解儺文化的傳承,實踐團來到了池州市茅坦村,拜訪了當地儺文化研究會杜會長,深入探尋這一古老藝術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在杜會長的引領下,實踐團參觀了茅坦村儺文化館。館內陳列的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儺文化的厚重歷史:從每年正月十一與柏冶胡村聯合舉辦的迎儺神活動,到獨具特色的龍臺表演,再到那三十六面色彩斑斕、神態各異的儺面具,無不彰顯著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同學們不僅近距離觀賞了這些珍貴的文化瑰寶,更有幸穿戴體驗了儺戲服飾和面具。通過這種沉浸式的方式,他們切身感受了儺文化的精髓所在。
隨后,實踐團針對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進行了對杜會長進行了深度的采訪。在實踐團問到現在儺戲的發展存在著什么樣的問題以及怎么解決時,杜會長指出,當前儺戲傳承正面臨著嚴峻的斷代危機:中青年群體參與度不足,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生活需求之間存在明顯矛盾。這一現狀讓實踐團成員深刻意識到,非遺保護絕非簡單的文化保存,而是關乎文化血脈延續的重大課題。針對這一困境,杜會長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建議:文旅部門應當加大對儺文化的扶持力度,從資金投入、場地建設等多方面著手。例如,在杏花村打造專屬儺戲表演舞臺,在儺仙鎮融入更多儺文化元素,塑造具有池州特色的儺文化符號等。這些建議不僅著眼于文化保護本身,更注重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旅產業有機結合,讓非遺保護從紙面規劃真正落到實處。
采訪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圍繞自己結合去年實踐認識提前設計好的儺文化IP卡通人物,與杜會長展開討論。杜會長對此表示肯定,說道:“儺文化的發展就是要落實到實處,從人們身邊最實用的東西入手進行宣傳,比如鑰匙扣、手機殼等。此外,他還對我們的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見解,認為可以結合不同的儺面具設計出更多形象。”作為廣告學專業的學生,實踐團成員在此次調研中獲得了雙重啟發。一方面,他們深入了解了儺文化的歷史淵源和藝術價值;另一方面,他們開始思考如何運用專業知識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他們計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新媒體傳播、IP形象打造等,讓古老的儺文化以更年輕、更時尚的面貌呈現在公眾面前。這種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融合,或許正是破解非遺傳承困境的關鍵所在。茅坦村之行,使實踐團對儺文化的認識實現了從表層了解到深層思考的跨越。同學們不僅收集了寶貴的一手資料,更在心靈深處種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
帶著茅坦村的收獲與思考,實踐團即將踏上第三站的征程——前往劉街社區展開更深入的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