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長江生態保護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的國家戰略部署,由3名老師,21名學生組成的武昌工學院團委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奔赴湖北宜昌市、枝江市、荊州市,開展長江禁漁政策實施現狀調研。團隊通過實地走訪、訪談調研、政企座談等形式,記錄禁漁多年來的生態之變,并深入中華鱘保護區科普展覽館,近距離了解長江珍稀物種保護現狀,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長江答卷。
調研首日,團隊來到中華鱘保護區科普展覽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近距離觀察了不同生長階段的中華鱘活體及其標本。中華鱘作為長江旗艦物種,已有1.4億年演化歷史,但因過度捕撈、棲息地破壞等因素,野生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團隊成員通過圖文展板、多媒體影像和實物模型,系統學習了中華鱘的生活習性、洄游特征及瀕危原因,并重點記錄了保護區采取的人工繁殖、科學放流、棲息地修復等保護措施。
圖為團隊成員聆聽講解,觀看中華鱘標本 涂鑫然攝
“看到通過人工養殖的中華鱘在養殖池中游動,我們深刻體會到科技對物種保護的關鍵作用。”團隊成員楊同學表示。活動中,成員們還拍攝了講解視頻,計劃后期制作成科普短片,向公眾
傳播長江生態保護知識。
圖為團隊成員拍攝宣傳講解視頻 涂鑫然攝
接下來,團隊將前往宜昌市、荊州市兩地的護漁站、漁政執法碼頭等場所,實地觀察禁漁巡查、非法捕撈整治等日常工作流程,并通過技術實操學習電子圍欄、無人機巡護等現代化監管手段。此外,團隊還將與當地水利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開展座談,從政策制定者、執行者視角了解禁漁工作的推進難點,如漁民轉產就業扶持、跨區域執法協作等實際問題。
此次調研是高校學子響應“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團隊成員將結合大數據管理、公共管理等專業背景,對收集的一手資料進行系統分析,最終形成調研報告。齊心共赴十年禁漁之約,攜手繪就長江生態長卷。未來,團隊將繼續以“江”心比心的擔當,“漁”你同行的行動,守護母親河的碧水藍天,讓長江永遠成為“生生不息的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