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呼應政策導向,深入貫徹中央關于“三下鄉”活動需“更對路、更有效”的明確要求,并緊密契合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2025年7月2日,重慶移通學院大數據學院“壕Young青春”鄉村振興促進團的志愿者們滿懷熱忱與擔當,毅然踏上前往重慶市綦江區石壕鎮響水村的征程。此次活動意義深遠,旨在切實踐行國家戰略使命,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通過為期七天的志愿活動,為石壕鎮響水村注入發展活力、提供切實幫助,同時讓鎮上的老人與孩童深切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溫暖,傳遞社會正能量。
朝陽啟程,誓言鏗鏘 上午8:30,重慶移通學院校門石碑前,“‘壕Young青春’鄉村振興促進團”的旗幟在微風中獵獵招展,于晨光映照下格外醒目。兩名指導老師朱芷萱、甘艷平帶領著15名身著統一服裝的志愿者,齊聲喊出“戰壕遺址憶往昔,沃野新程繪振興”的響亮口號,正式開啟此次鄉村振興征程。車輛一路平穩前行,歷經約三個小時的行程后,在萬隆小學王老師的悉心引導下,團隊順利抵達教師舊宿舍并迅速完成內務整理。隨后,在王老師的帶領下,團隊前往響水村黨群服務中心,與張書記展開交流。
文化溯源,鄉村發展 響水村黨群服務中心交流會上,張書記與指導老師們及志愿者們圍坐一堂。張書記介紹道,響水地域歷史悠久,當地分布著多個水庫,且被列為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地。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石壕鎮響水村積極打造黨建品牌,扎實開展服務群眾工作。談及現實困境,張書記指出村民社保線上辦理率較低、留守兒童厭學率較高等問題,并提出期望:“大學生三下鄉活動,要助力提高老人辦理線上社保的效率,幫助解決石壕村留守兒童的厭學問題,同時增強村民的森林防火意識。”針對志愿者及指導老師提出的關于苗族文化、特色產業發展等多個問題,張書記逐一進行了詳細解答。
破繭成蝶,逆境磨礪 指導老師們與志愿者們在舊教師宿舍樓召開列會,圍繞未來六天的工作規劃與活動特色展開深入探討。結合張書記在座談會上提出的需求與期望,老師們提出要細化工作方案,針對提升老人線上社保辦理效率,計劃組織志愿者開展一對一輔導;對于解決留守兒童厭學問題,擬安排趣味課堂與心理疏導活動;同時,為增強村民森林防火意識,將制作宣傳手冊并開展知識講座。在突出活動特色方面,大家一致認為融入特色產業發展調研,通過舉辦產業體驗等活動,讓“三下鄉”活動既有深度又具亮點。
第一天三下鄉讓志愿者明白"這坎實踐不是終點,而是青年與鄉村雙向奔赴的新起點。"志愿者們帶回校園的不僅是調研數據,更是一顆顆扎根大地的種子,未來希望他們將專業學習與社會服務相互交融,生長出更為豐碩的果實。
撰稿人/吳京晏
攝影/蔣雪、張酉軍、白立溪、袁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