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學院:四日深耕沃土,青春踐悟初心 6月29日至7月2日,池州學院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赴青陽縣宋沖村“薪火相傳”暑期“三下鄉”志愿實踐隊的5名學生,在老師陳健、古尚的指導下,于青陽縣酉華鎮宋沖村圓滿完成為期四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緊扣“傳承紅色基因,探尋鄉村振興”的主線,深化紅色精神學習,深入探尋特色林草種質資源與鄉村產業的關系。
賓山再礪志,宣講固初心 6月29日,實踐團隊抵達賓山革命紀念館,在參觀學習的基礎上,開展紅色宣講活動。酉華鎮團委書記沈均輝結合地方黨史,為師生們作了生動詳實的補充講解與教學指引,使在場師生對紅色記憶的感悟更加鮮活深刻,實踐團成員丁伯雅、朱麗穎結合歷史文獻與革命故事,圍繞賓山地區的革命斗爭史實進行紀念館講解稿件的撰寫,結合賓山革命紀念館自身的歷史價值,對五個展區進行講解排練,在池州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賽的帶隊看望慰問下,于7月1日在莊嚴肅穆的紀念館內正式講解,團隊成員們通過重溫烽火歲月、品讀先烈事跡,進一步筑牢信仰根基,此次紀念館講解不僅是對革命精神的再領悟,更是對實踐團員擔當使命的思想淬煉,促使團隊成員進一步追憶賓山烽火,崢嶸歲月。
探秘種質庫,溯源黃精韻 兩會強調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落實鄉村振興實踐調研任務,實踐團隊深入安徽省青陽縣九華黃精種質資源保護圃,探尋“兩葉、一紅、一黃”中九華黃精的魅力所在。師生們深入圃地,實地察看了不同品系黃精的生長狀況,對其種質資源的保護、優良品種選育及產業化發展前景有了更直觀認識,隊員們在交流中積極提問,展現出對地方特色資源開發的濃厚興趣與科學態度。返程途中,實踐團隊路過宋沖村蠶桑一體化養殖大棚,工作人員向隊員們介紹了該村依托傳統優勢,發展現代蠶桑飼料產業的模式與成效,大棚內遍地的桑葉,讓隊員們切身感受到傳統農業助力農民增收的生動實踐。
簽約揚新帆,薪火照征程 帶著豐厚的收獲奠定了與酉華鎮的深情厚誼,在實踐的最后一天,池州學院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與酉華鎮政府簽訂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協議,這也昭示著未來將有更多的池州學院學子走進酉華,走進紅色基地,為“校地聯合”貢獻青春力量。此次“薪火相傳”宋沖之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之旅。實踐團隊隊長丁伯雅表示:“‘薪火’不僅要傳承革命精神,也要照亮鄉村產業振興之路。”此次行程緊密結合專業學習與地方需求,后續實踐將圍繞所見所聞,深化調研思考,力爭為宋沖發展貢獻青年智慧。

池州學院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張賽在慰問中強調池州學院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不能只是簡單地完成任務指標,更不能流于形式,要深刻領悟“受教育、長才干”的宗旨。在校領導的殷殷囑托下,池州學院學子也將以積極的態度發揮專業特長,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政策,宣傳鄉村振興戰略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讓“薪火相傳”的旗幟在酉華這片土地上接續飄揚,書寫屬于新時代青年的奮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