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生態健康與國家發展、民生福祉息息相關。為積極響應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武昌工學院清漣護源“三下鄉”團隊圍繞長江地區流域,將目的地定為安徽蕪湖,共同奔赴一場長江“生態之約”,深入觀察流域治理的“蕪湖答卷”。
2025年7月2日,志愿隊與蕪湖市三峽智慧水管家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會上,負責人提及,2018年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政策方針,聚焦長江流域工業污染、濕地退化等生態頑疾,致力于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為落實這一方針,三峽集團牽頭組建產業聯盟,整合多方資源,通過技術創新與協同合作,全力推進長江水域生態修復、污染源治理等工作,助力流域高質量發展。

圖文志愿隊與“水管家”工作人員進行座談交流 耿成陽 供圖
“十四五”期間,蕪湖市推進的“1 + 8專項”工作成效顯著,其中蕪湖市三峽智慧水管家有限責任公司在2019 - 2024年的水環境治理成效尤為突出:污水廠處理規模從2019年50萬噸/天提升至2024年80.5萬噸/天,再生水資源化利用率達15.96%,COD、NH₃ - N、TP等污染物年減排量大幅增長;市政管網方面,城市雨水管網總長增至2469km,污水集中收集率提至74.0%,完成192.77km管網修復及13737個點位修復,混錯接點整治從一、二期245個擴至747個;排水單元壓減高水位運行管網至45km,改造排口74個、混錯接點面積337公頃,強化居住小區末端水質管控;河湖核心水系水質從2019年劣Ⅴ類躍升至2024年地表Ⅴ類 ,充分彰顯了蕪湖市相關戰略部署落地實施的卓越成效。在此基礎上,會上負責人指出“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關鍵在排口”的治理口訣,明確“控源 - 截污 - 治河”的系統路徑,并從生活實踐、專業賦能、行動帶動三個維度,鼓勵青年通過節水護源、環保設計監督教學、組織凈灘行動等方式,深度參與長江大保護工作。

圖文“水管家”為志愿隊針對治水相關問題答疑解惑 曾鑫堯 供圖
座談會結束后,為了更好的了解“長江大保護”的相關知識,志愿隊開展實地考察,前往濱江公園參觀蕪湖水文科普長廊,了解水位標尺、流速流量等水文知識,直觀感受長江水位變遷。從昔日水患頻發的江岸到如今的生態長廊,大家見證了長江保護工程的顯著成效,也為“長江大保護”戰略提供了經驗借鑒。

圖為志愿隊在蕪湖水文科普長廊閱覽水文知識 盧冠文 供圖
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與沉浸式的實地考察深度融合,志愿隊成員對蕪湖長江生態保護系統的復雜性與重要性,有了更為立體而深刻的認知。展望未來,科技賦能與生態共生理念必將攜手共進,成為長江大保護的強大助力。志愿隊將以青春熱血為墨、以實際行動為筆,持續開展水質監測、生態科普等系列實踐活動。他們將用腳步丈量江岸的每一寸土地,以行動守護長江的碧波清流,讓長江的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
在此,我們向廣大青年發出誠摯呼吁:長江大保護不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更是青年展現擔當的廣闊舞臺。讓我們以青春之名匯聚江河之畔,使綠色發展理念在青年群體中生根發芽、蔚然成風;用創新思維、專業知識與奉獻精神,為長江大保護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共同書寫守護母親河的壯麗篇章!讓我們攜手共進,為長江的生態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永遠奔騰不息,造福子孫后代!

圖為志愿隊在“蕪湖三峽智能水管家有限責任公司”與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劉欣宇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