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三下鄉”號召,助力鄉村振興,2025年6月19日,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10名學子,在張冬情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黃兒營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現狀,傳承紅色文化,為鄉村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團隊合影留念)
探線纜產業脈搏,拓校企合作新篇 黃兒營村是全國三大電纜制造基地之一,村內電纜產業蓬勃發展。實踐團隊首先走進當地的電纜工廠,受到了博西源線纜有限公司董事長耿成波和車間主任李主任的熱情接待。
(團隊到公司參觀學習)
通過與耿成波董事長交流,同學們了解到,黃兒營村電纜產業能有今天的規模,離不開村黨委的引領。村黨委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將黨建與企業生產經營有機融合,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難題,推動產業不斷升級。對于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學子來說,這里可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提供企業管理、人才招聘與培訓等實習機會,讓學生了解企業實際運營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同時,對于電子商務專業,企業的線上銷售渠道拓展、電商運營等方面可提供實踐平臺,市場營銷專業則可參與企業的品牌推廣、市場調研等工作,助力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采訪公司董事長耿成波)
溯村史崢嶸歲月,悟黨建引領偉力 隨后,實踐團隊走進黃兒營村西村村史館,泛黃的照片與斑駁的實物,無聲訴說著村莊從貧瘠之地邁向全國文明村的蝶變歷程。2008年,全國人大代表、村黨委書記寧小五勇挑重擔,帶領村兩委以線纜產業為突破口,打造創業孵化基地,構建完整產業鏈,讓黃兒營西村斬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50余項國家及省級榮譽。

(黨代會秘書處為寧小五準備的信封)(村黨委書記視頻展播場景)

(寧小五在黨代會上討論時的發言稿)(村史館珍藏的舊風琴 )

(隊長拍照留念)
在這段奮斗史中,基層黨員干部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扎根鄉土的奉獻品格與久久為功的實干作風,為在場的入黨積極分子與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新時代黨員應傳承這份精神火種,將個人理想融入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以躬身實踐錘煉黨性修養,用專業知識服務基層發展,在學思踐悟中筑牢信仰之基,在擔當作為中彰顯黨員本色。
(寧小五同志與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合影)
游紅園賡續血脈,迎七一傳承初心 接著,實踐團隊來到了黃兒營村的新時代教育基地——紅色文化園。園內仿建了紅船、北大紅樓等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標志性建筑,生動呈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足跡。
黨的二十大以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黨性精神成為重要使命。同學們沿著園內的步道,逐一參觀這些紅色建筑,仿佛穿越回了那個波瀾壯闊的革命年代,深刻感悟著革命先輩們的初心和使命。即將迎來七一建黨節,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的重要時刻,參觀紅色文化園更具特殊意義。紅色文化園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成為了黃兒營村的一張亮麗名片,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文化動力,讓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代代傳承。
(團隊合影留念)
入杏壇播撒希望,融雙精神育新苗 最后一站,實踐團隊還走訪了黃兒營村的一所小學。在這里,宋嘉琪采訪了校長牛進凱和老師趙智慧,就鄉村振興和紅色教育之間的聯系進行了深入交流。老師們表示,紅色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精神動力,通過開展紅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讓孩子們從小樹立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理想信念。

(采訪小學老師趙智慧)
(團隊合影留念)
隨后,同學們走進班級,由劉雋源,孫秋爽,趙愛明為同學們進行主題宣講。他們依托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的航天特色,將航天精神與建黨精神融合,用故事和圖片展現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成就,講述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點明航天精神是建黨精神在科技領域的延續。孩子們深受觸動,立志以航天英雄和優秀黨員為榜樣,努力學習報效國家。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華航學子們深入了解了黃兒營村的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紅色文化。同學們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也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和使命擔當。未來,他們將繼續關注鄉村發展,用所學知識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讓青春在鄉村廣袤土地上綻放絢麗之花。